再議ETH的發展與挑戰:究竟是什麼導致ETH失去了活力

中級1/19/2025, 1:25:01 PM
本文認為ETH長期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市場上事實上沒有直接竟品,因為在Ethereum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裡更關鍵的是“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這個基本盤並沒有變化。因此只要能夠完成資源的整合,推動應用的建設,Ethereum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摘要:這週末社交網絡很是熱鬧,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對ETH的辯論,我想起因應該是兩個,首先Vitalik與ETHPanda的訪談引起了中文社區的廣泛討論,另一方面相比於SOL,ETH對BTC匯價持續走低也引發了廣泛的不滿。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有一些觀點,希望與諸君分享。總的來說,我認為ETH長期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市場上事實上沒有直接竟品,因為在Ethereum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裡更關鍵的是“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這個基本盤並沒有變化,造成當下ETH發展陷入瓶頸的核心原因有兩個,其一是Restaking賽道對主流技術發展路徑的Layer2造成了吸血鬼攻擊,分流了大量ETH生態的資源。而受制於Restaking的核心機制不會對ETH創造增量需求,直接導致了應用側無法獲得足夠的發展資源與用戶關注,推廣與用戶教化陷入停滯。其二則是Ethereum生態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貴族化,形成一個利益階級,這就讓階級流動出現固化的現象,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的激勵,創新自然顯得乏力。

Restaking對Ethereum生態資源的吸血鬼攻擊,導致應用側無法獲取足夠的發展資源

關於這一點的討論,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實際上有過一些討論,今天希望可以藉此機會重新論述一下。

我們知道Ethereum的官方發展路徑一直是通過Sharding的方式形成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通俗的講,就是一個完全分佈式的,不由任何一方控制的雲。應用可以在個雲上通過競價的方式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且所有資源完全由市場中的供需關係調控。考慮到技術的複雜度。而之所以要選擇Sharding,是因為你無法容忍對全數據的100%冗餘,這將造成顯著的浪費。因此只能通過將數據按不同片區進行分別處理,再最終由某個中繼來彙總處理結果。

考慮到技術迭代的複雜度,Sharding的技術選型事實上有過一些變化,社區最終敲定了以Rollup-Layer2的方案作為主流方向。在這個方案中,所有應用可以選擇構建在單獨的Layer2中,而Ethereum主網則下沉成為為所有應用鏈的基礎設施,除了為應用鏈帶來數據最終性之外,還可以起到信息中繼的作用。這樣一個主從架構在效率和成本上是一個不錯的這種方案,既降低了應用運行的成本,也在建立在去中心化程度的“安全性”上又不錯的保證。

同時,Ethereum也設計了一個相對自洽的商業模式,為ETH設計了不錯的經濟模型。一方面將主鏈的POW共識機制切換成了資產投票式的POS機制,作為交換,各參與方可以獲得對主鏈手續費收入的分紅權。另一方面各個應用鏈需要通過主鏈交易進行數據最終性的確認,而交易則需要以ETH作為Gas,因此只要作為應用鏈的各個Layer2保持活躍,就會間接推動Ethereum主鏈的活躍。這樣也就讓ETH擁有了從整個Ethereum生態捕獲價值的能力。

然而事情真正出問題時是去年年末開始火熱的,以EigenLayer為代表的ETH ReStaking賽道。這個賽道的原生創意其實並不複雜,參與過DeFi的小夥伴可能知道,有相當一部分項目是圍繞閒置資產來進行創新的,也就是所謂的“套娃”。只不過Restaking更大膽,選擇直接複用參與PoS Staking的ETH,並直接對外提供執行功能,也就是所謂的AVS。雖然在創業創意上我非常認可這個方向。但事實上這是造成Ethereum當前困境的最直接原因。因為彼時恰恰處在Layer2的技術選型基本上已經完成,也已經跑出了較成熟的技術方案。正該是在在應用側發力的時候,比如更加速的迭代相關應用,更充足的市場推廣預算等。

然而ReStaking賽道的出現,事實上是對Layer2的一場吸血鬼攻擊,直接導致ETH喪失了價值捕獲能力。因為ReStaking為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支付主鏈ETH成本的“第二共識方案”,最直觀的理解還是以當前最落地的AVS,DA層來舉例,所謂DA指的是數據可用性,即為通過一個技術方案讓數據變得不可被篡改,也可以等同於數據最終性。在之前的敘述中,我們清楚應用鏈是通過在主鏈上通過調用合約的方式來為自己的數據帶來最終性,這就創造了對ETH的需求,然而Restaking卻提供了新的選擇,即通過AVS來購買共識,這個過程中你甚至不需要付出ETH,可以用任何資產來支付共識購買費用。這就讓整個DA市場,從之前的Ethereum獨佔的壟斷市場變成了有ReStaking和Ethereum共佔的寡頭競爭市場,這自然會讓Ethereum喪失了市場的定價權,直接影響其利潤。

不僅如此,更要命的是擠佔了當時熊市彌足珍貴的資源。這些資源本該分流進各個應用側用於推廣與市場教化。卻被吸引來了對基礎設施的“重複造輪子”的工程中,而今天Ethereum的困境,正式由於缺乏足夠多的活躍應用導致更個價值捕獲系統出現低迷。做過項目的小夥伴可能瞭解,項目運營的節奏是很重要的,在適當的市場中推出適當的產品,才會讓項目迎來長遠的發展,任何錯誤的決策都可能讓發展陷入停滯。所以不可謂不唏噓。

當然造成這個問題的本質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其實也是民主制度的一個問題,就是事權不統一帶來的效率問題。在一個追求分佈式去中心的組織中,自然各方聲音都可以憑藉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與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更有利於價值捕獲,因為創新潛力非常大。但是在熊市的存量搏殺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從而導致在路線上出現偏差,進入造成發展停滯也是十分能理解的。反觀Solana,這種公司架構運作的組織,自然會憑藉著集權帶來的效率優勢而受到歡迎,對熱點的捕獲並針對性推出相關舉措的效率也更高,這也是為什麼Memecoin summer會出現在Solana上的原因。

Ethereum生態的關鍵意見領袖與既得利益者正在貴族化,形成一個獨佔的利益階級,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激勵,創新自然顯得乏力

在Ethereum生態中,存在一個現象:缺乏像Solana、AVAX,甚至是曾經的Luna生態中那樣的積極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認為是推動FOMO(害怕錯失良機)的力量,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社區的凝聚力和創業團隊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Ethereum生態中,除了Vitalik以外,很難想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一現象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但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係。許多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試想一下,如果你曾經參與了價值31000個BTC(按當前市值約為20多億美元)的募資,即使你什麼都不做也已經非常富有了,更不用說Ethereum生態中的財富早已超越這個數字。

因此,許多早期參與者開始轉向保守的策略,相比擴展,維持現狀變得更加有吸引力。為了規避風險,他們變得更加謹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傾向於採取保守的策略。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早期的參與者只需確保AAVE等現有項目的地位,並將持有的大量ETH借給槓桿需求者以賺取穩定的收益,那麼他們為什麼還需要大力推動新的項目發展呢?

但是說到最後,我認為ETH長期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市場上事實上沒有直接竟品,因為在Ethereum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裡更關鍵的是“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這個基本盤並沒有變化。因此只要能夠完成資源的整合,推動應用的建設,Ethereum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馬里奧看Web3】,著作權歸屬原作者【@Web3Mario】,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再議ETH的發展與挑戰:究竟是什麼導致ETH失去了活力

中級1/19/2025, 1:25:01 PM
本文認為ETH長期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市場上事實上沒有直接竟品,因為在Ethereum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裡更關鍵的是“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這個基本盤並沒有變化。因此只要能夠完成資源的整合,推動應用的建設,Ethereum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摘要:這週末社交網絡很是熱鬧,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對ETH的辯論,我想起因應該是兩個,首先Vitalik與ETHPanda的訪談引起了中文社區的廣泛討論,另一方面相比於SOL,ETH對BTC匯價持續走低也引發了廣泛的不滿。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有一些觀點,希望與諸君分享。總的來說,我認為ETH長期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市場上事實上沒有直接竟品,因為在Ethereum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裡更關鍵的是“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這個基本盤並沒有變化,造成當下ETH發展陷入瓶頸的核心原因有兩個,其一是Restaking賽道對主流技術發展路徑的Layer2造成了吸血鬼攻擊,分流了大量ETH生態的資源。而受制於Restaking的核心機制不會對ETH創造增量需求,直接導致了應用側無法獲得足夠的發展資源與用戶關注,推廣與用戶教化陷入停滯。其二則是Ethereum生態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貴族化,形成一個利益階級,這就讓階級流動出現固化的現象,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的激勵,創新自然顯得乏力。

Restaking對Ethereum生態資源的吸血鬼攻擊,導致應用側無法獲取足夠的發展資源

關於這一點的討論,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實際上有過一些討論,今天希望可以藉此機會重新論述一下。

我們知道Ethereum的官方發展路徑一直是通過Sharding的方式形成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通俗的講,就是一個完全分佈式的,不由任何一方控制的雲。應用可以在個雲上通過競價的方式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且所有資源完全由市場中的供需關係調控。考慮到技術的複雜度。而之所以要選擇Sharding,是因為你無法容忍對全數據的100%冗餘,這將造成顯著的浪費。因此只能通過將數據按不同片區進行分別處理,再最終由某個中繼來彙總處理結果。

考慮到技術迭代的複雜度,Sharding的技術選型事實上有過一些變化,社區最終敲定了以Rollup-Layer2的方案作為主流方向。在這個方案中,所有應用可以選擇構建在單獨的Layer2中,而Ethereum主網則下沉成為為所有應用鏈的基礎設施,除了為應用鏈帶來數據最終性之外,還可以起到信息中繼的作用。這樣一個主從架構在效率和成本上是一個不錯的這種方案,既降低了應用運行的成本,也在建立在去中心化程度的“安全性”上又不錯的保證。

同時,Ethereum也設計了一個相對自洽的商業模式,為ETH設計了不錯的經濟模型。一方面將主鏈的POW共識機制切換成了資產投票式的POS機制,作為交換,各參與方可以獲得對主鏈手續費收入的分紅權。另一方面各個應用鏈需要通過主鏈交易進行數據最終性的確認,而交易則需要以ETH作為Gas,因此只要作為應用鏈的各個Layer2保持活躍,就會間接推動Ethereum主鏈的活躍。這樣也就讓ETH擁有了從整個Ethereum生態捕獲價值的能力。

然而事情真正出問題時是去年年末開始火熱的,以EigenLayer為代表的ETH ReStaking賽道。這個賽道的原生創意其實並不複雜,參與過DeFi的小夥伴可能知道,有相當一部分項目是圍繞閒置資產來進行創新的,也就是所謂的“套娃”。只不過Restaking更大膽,選擇直接複用參與PoS Staking的ETH,並直接對外提供執行功能,也就是所謂的AVS。雖然在創業創意上我非常認可這個方向。但事實上這是造成Ethereum當前困境的最直接原因。因為彼時恰恰處在Layer2的技術選型基本上已經完成,也已經跑出了較成熟的技術方案。正該是在在應用側發力的時候,比如更加速的迭代相關應用,更充足的市場推廣預算等。

然而ReStaking賽道的出現,事實上是對Layer2的一場吸血鬼攻擊,直接導致ETH喪失了價值捕獲能力。因為ReStaking為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支付主鏈ETH成本的“第二共識方案”,最直觀的理解還是以當前最落地的AVS,DA層來舉例,所謂DA指的是數據可用性,即為通過一個技術方案讓數據變得不可被篡改,也可以等同於數據最終性。在之前的敘述中,我們清楚應用鏈是通過在主鏈上通過調用合約的方式來為自己的數據帶來最終性,這就創造了對ETH的需求,然而Restaking卻提供了新的選擇,即通過AVS來購買共識,這個過程中你甚至不需要付出ETH,可以用任何資產來支付共識購買費用。這就讓整個DA市場,從之前的Ethereum獨佔的壟斷市場變成了有ReStaking和Ethereum共佔的寡頭競爭市場,這自然會讓Ethereum喪失了市場的定價權,直接影響其利潤。

不僅如此,更要命的是擠佔了當時熊市彌足珍貴的資源。這些資源本該分流進各個應用側用於推廣與市場教化。卻被吸引來了對基礎設施的“重複造輪子”的工程中,而今天Ethereum的困境,正式由於缺乏足夠多的活躍應用導致更個價值捕獲系統出現低迷。做過項目的小夥伴可能瞭解,項目運營的節奏是很重要的,在適當的市場中推出適當的產品,才會讓項目迎來長遠的發展,任何錯誤的決策都可能讓發展陷入停滯。所以不可謂不唏噓。

當然造成這個問題的本質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其實也是民主制度的一個問題,就是事權不統一帶來的效率問題。在一個追求分佈式去中心的組織中,自然各方聲音都可以憑藉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與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更有利於價值捕獲,因為創新潛力非常大。但是在熊市的存量搏殺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從而導致在路線上出現偏差,進入造成發展停滯也是十分能理解的。反觀Solana,這種公司架構運作的組織,自然會憑藉著集權帶來的效率優勢而受到歡迎,對熱點的捕獲並針對性推出相關舉措的效率也更高,這也是為什麼Memecoin summer會出現在Solana上的原因。

Ethereum生態的關鍵意見領袖與既得利益者正在貴族化,形成一個獨佔的利益階級,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激勵,創新自然顯得乏力

在Ethereum生態中,存在一個現象:缺乏像Solana、AVAX,甚至是曾經的Luna生態中那樣的積極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認為是推動FOMO(害怕錯失良機)的力量,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社區的凝聚力和創業團隊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Ethereum生態中,除了Vitalik以外,很難想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一現象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但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係。許多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試想一下,如果你曾經參與了價值31000個BTC(按當前市值約為20多億美元)的募資,即使你什麼都不做也已經非常富有了,更不用說Ethereum生態中的財富早已超越這個數字。

因此,許多早期參與者開始轉向保守的策略,相比擴展,維持現狀變得更加有吸引力。為了規避風險,他們變得更加謹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傾向於採取保守的策略。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早期的參與者只需確保AAVE等現有項目的地位,並將持有的大量ETH借給槓桿需求者以賺取穩定的收益,那麼他們為什麼還需要大力推動新的項目發展呢?

但是說到最後,我認為ETH長期趨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市場上事實上沒有直接竟品,因為在Ethereum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裡更關鍵的是“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這個基本盤並沒有變化。因此只要能夠完成資源的整合,推動應用的建設,Ethereum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馬里奧看Web3】,著作權歸屬原作者【@Web3Mario】,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Lancez-vous
Inscrivez-vous et obtenez un bon de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