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Chainbase?

圖片出處:https://chainbase.com/
Chainbase 是一套專為 AI 時代設計的去中心化資料網路,核心理念為「Hyperdata Network」,旨在串接 Web3 與 AI,透過標準化資料介面,為智慧應用提供高品質、可驗證的結構化資料來源。
總結而言,Chainbase 並非資料庫,而是將資料資產化的平台,可有機整合鏈上活動、資料處理腳本(Manuscript)與運算資源,直接服務於 AI 模型及去中心化應用。
為什麼 AI 需要 Web3 資料網路?
現今 AI 模型發展快速,但高品質資料稀缺成為主要瓶頸。傳統中心化資料平台存在下列問題:
- 資料來源封閉,壟斷現象嚴重
- 資料的來源及真實性難以驗證
- 缺乏激勵機制,貢獻者難以長期投入
針對上述困境,Chainbase 以 Web3 機制進行解決:
- 運用區塊鏈技術記錄資料溯源
- 以代幣機制激勵貢獻者持續提供資料或運算資源
- 去中心化架構讓所有人都能共同建構資料流動體系
Chainbase 四層架構詳解
根據官方白皮書,Chainbase 網路藉由四大核心層協同運作:
- 資料存取層(Data Accessibility Layer):負責蒐集、驗證並統一儲存鏈上與鏈下資料,同時運用 ZKP 等加密技術保障隱私。
- 協同處理層(Co-Processor Layer):導入資料處理腳本(Manuscript)機制,讓開發者制定標準化資料轉換流程,將原始資料結構化,讓 AI 能直接利用。
- 執行層(Chainbase Virtual Machine, CVM):搭建專屬虛擬機 CVM,支援高效並行處理及大型資料工作流程,充分滿足 AI 運算需求。
- 共識層(Consensus Layer):採用 CometBFT + DPoS(委託權益證明)架構,確保資料處理與紀錄的安全、效率及抗攻擊能力。
這套架構不僅能支撐龐大資料量,也為 AI 應用提供可信資料流與運算基礎。
$C 代幣的用途與經濟模型
$C 代幣是 Chainbase 網路的原生代幣,具備多重用途:
- 作為支付工具:用於支付資料調用、資料處理腳本(Manuscript)執行、儲存等基本費用
- 作為激勵機制:獎勵節點運營者、資料處理腳本(Manuscript)作者及資料貢獻者等參與者
- 治理權:持幣者可參與 Chainbase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提案及投票
- 質押功能:節點與驗證人必須質押 $C 代幣以取得網路參與權並領取激勵
總供應量為 10 億枚,初期已空投 3.5% 給首批貢獻者。代幣分配旨在獎勵真正參與資料網路建設者,建立長期共識與利益綁定。
參與者如何共建生態系?
Chainbase 網路的成功仰賴下列四類參與者:
- 開發者:編寫資料處理腳本(Manuscript),提出資料處理解決方案
- 節點運營者(Operator):為執行層提供運算資源
- 驗證者(Validator):維護鏈上共識,確保資料安全性
- 委託者(Delegator):透過質押 $C 代幣支援節點或驗證人,並共享紅利
所有參與者皆可透過技術或經濟方式貢獻,一同享有生態成長帶來的回饋。
Chainbase 的未來展望
Chainbase 的願景不僅定位為工具平台,更致力於打造完整資料經濟體系:
- 知識資產化:資料處理腳本(Manuscript)與 AI 模型皆能成為可交易的資產
- 開放市場:所有人都能存取資料、上傳演算法或執行流程
- 資料即價值:每次資料調用都會自動追蹤收益並回饋貢獻者
隨著 AI 模型對結構化、可信資料需求持續增加,Chainbase 預期將成為 AI Web3 應用不可或缺的基礎。
$C 代幣已於 Gate 現貨區上線,點選連結可立即交易:https://www.gate.com/trade/C_US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