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等公鏈基礎設施近期又有哪些新變化值得關注?

新手4/29/2024, 2:09:07 AM
文章探討了ETH等公鏈基礎設施近期的技術進展,重點關注執行層、DA層和結算層的變化。執行層中並行EVM技術獲得關注,如Monad、Sei、MegaETH等項目。DA層方面,ETH通過CallData升級降低費用,而Celestia和Avail等項目推動了DA層的發展。結算層原本由ETH獨佔,但現在出現了新項目如Nebra,它們通過ZK驗證和聚合證明,旨在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文章還提到了BTC和CKB在DA層的應用,以及結合AI的新型DA思路。

最近在一級市場,最火熱的賽道無疑是AI,其次是BTC,每天聊的項目80%都集中在這兩個賽道,我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聊5,6個AI項目。

可以預見的是AI泡沫會在明後年達到頂峯,隨着數以百計的AI新項目上線,AI賽道市值攀向巔峯,在最終泡沫破裂,一地雞毛的同時,也會誕生出真正找到AI X Crypto契合點的獨角獸,把這個賽道以及整個行業繼續向前推進

所以在當前AI過熱的環境下,靜下心來,看看近幾個月在Infra層面,尤其是公鏈Infra這個賽道發生了哪些變化,其中有些新的東西還是值得一說

一. ETH,或者說單片鏈的進一步解構

當年Celestia第一次提出模塊化概念以及DA層這個概念的時候,市場其實花了不少時間去消化和理解,現在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各種RaaS基礎設施已經泛濫到基建數量>應用數量>用戶數量這麼一個誇張的階段

執行層,DA層,結算層在過去幾個月裏分別發生了一些不同技術上的進展,每層都衍生出新的技術方案,甚至結算層的概念也不再是ETH專有。我們每個層挑代表性的技術來簡單說下

二. 執行層 -

執行層最火熱的概念無疑是Parallel EVM - 以Monad, Sei, MegaETH爲代表,FTM,Canto等一些現有項目也開始計劃往這個方向升級。不過正如不是所有ZK項目都會保護隱私一樣,被Parallel EVM標籤的項目其實在技術路線和最終目標上面都各有不同。

拿Sei的一張圖來做個直觀的展示,很明顯在樂觀的情況下,由現有的順序處理改成並行處理對性能的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Parallel EVM裏面其實又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技術路線

從交易如何並行的角度 -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無非先驗與後驗的區別

先驗以Solana和Sui爲代表,要求交易明確聲明他們修改了鏈狀態的哪些部分,這樣在打包區塊之前事先檢測是否有狀態衝突(比如對同一個AMM池的訪問),有的話就丟棄這些造成衝突的交易

後驗也叫樂觀並行,以Aptos BlockSTM爲代表,即先假設大家都沒有衝突把交易收進來再說,執行完了再檢測。發現衝突的交易就宣布這個交易無效,結果刷新,重新執行,重復這個步驟直到區塊中的所有交易都被執行。Sei,Monad,MegaETH,Canto使用了類似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一級市場還有看到針對狀態衝突情境下(像上文說的同一AMM池訪問)做並行化的解決方案,但看上去工程會相對復雜,不確定商業上是否可行,還在評估中

從對Parrallel EVM重視的程度 - 也可以分成兩個流派

一個是Monad,Sei爲代表,把如何交易並行作爲主要擴容思路,即Parallellization爲主敘事,比如Monad除了樂觀的並行處理,還有專門開發的MonadDB,異步I/O專門配合並行處理

另一個是Fantom, Solana, MegaETH的思路,並行化是擴容方案之一,但也只是之一,Parallellization是個輔助敘事,性能提升更多依賴於其他的技術方案。

比如Fantom的Sonic升級,主打的是FVM虛擬機+與優化過的Lachesis共識機制。Solana下一階段主打的是Firedancer新客戶端的模塊化架構,優化的網路通信機制和籤名驗證等等。

MegaETH @megaeth_labs 的目標是實現Realtime-blockchain。首先是在Paradigm新開發的Reth高性能客戶端基礎上,在全節點的狀態同步機制(只同步狀態差異而非全部數據),Sequencer的硬件設計(大量高性能帶存儲功能的RAM來做狀態訪問,避免緩慢的磁盤I/O),Merkle Trie的數據結構改進等多個方面做了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相當於軟件,硬件,數據結構,磁盤IO,網路通信,交易的排序和並行處理上綜合全方位提升,把EVM的性能天花板推至極限,接近“Realtime Blockchain”

三. DA層

DA層沒有特別大的技術迭代,所以這個賽道卷的程度遠不如執行層,算來算去就那麼幾個主要選手

ETH的CallData升級成了Blob,各個L2的費用大幅下降,現在ETH已經是一個“不那麼貴”的DA了

Celestia更大的作用反而是上線之後作爲第一個提出DA層概念的項目,把DA這個賽道從20億FDV的天花板拉到了200億,從此格局和想象力打開。很多新的Layer2 Appchain首選DA自然也是Celestia

Avail從Polygon獨立了出來,從技術上來講更像是一個“加強版的Celestia”,比如用了波卡那套Grandpa+BABE的共識機制,相較於Celestia的Tendermint理論上可以支持更多節點的去中心化,還有比如支持Celestia不支持的Validity Proof等等,當然技術上的差異遠不如生態來的重要,Avail在生態層面還需奮起直追

EigenDA前兩天也隨着EigenLayer主網一同上線,EigenLayer作爲本輪最強敘事之一+最會商業合作的項目,EigenDA的採用率我個人感覺不會低,理論上來說只要“感覺安全,價格便宜”,並沒有太多項目真的在乎你用的是Validity Proof還是Fraud Proof,DAS有沒有支持等等

比較值得一說的反而是下面三個DA

  1. Near DA - Near是個神奇的公鏈,原本是做分片的,現在也依舊在做,但在做分片的同時他還做了DA - 比Celestia更便宜,還支持L2的快速結算;鏈抽象 - 最近Near推出了鏈籤名,讓用戶能可以通過單個NEAR帳戶請求給任何鏈上的交易籤名;AI - 人家Founder illia是Transformer八子之一,在英偉達大會上被黃老板拍肩膀的人,現在正在計劃聘請AI工程師,會在下個月發布http://near.ai相關公告……六邊形戰士,我也扔到了DA賽道

  2. BTC&CKB - 因爲BTC的一層不支持智能合約,無法直接結算,所以現在幾十條BTC EVM Layer2基本都在把BTC當成DA用,區別無非在於是把ZK Proof直接扔到BTC上還是把ZK Proof的Hash扔上去,仿佛不這樣做就不能稱自己爲“BTC Layer2”一樣。最近其實有碰到新項目說“我不裝了,我就是ETH L2,DA結算都在ETH上,但我是爲BTC生態服務的!”,較爲喜感……唯一一個擴容方案的另類是CKB推出的RGB++,在這套框架裏,CKB成了類DA的存在,而BTC因爲UTXO同構綁定的黑科技,近似成爲了RGB++的結算層

  3. 新DA - 說兩個看到的DA新思路,就不提項目名字了,一個是把DA跟AI結合,除了自身是一個高性能DA之外,還可以充當AI大模型,訓練數據和訓練軌跡的存儲層。一個是改進了Celestia等DA底層的糾錯碼機制,可以在一個動態網路(每一輪都有幾個節點隨機掉線)這樣的不穩定狀態裏提供更加的Robust的網路狀態

四. 結算層

原本這個層幾乎是ETH獨佔的,DA有Celestia競爭,執行自家有一衆L2。唯獨結算,其他鏈像是Solana,Aptos之類還沒有L2,BTC的L2不用也沒法用BTC當結算,目前你能想到的結算層基本只有ETH一個

然而這個情況馬上就會發生改變,已經看到數個新的項目在往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方向去拱

,有些老項目也開始往這個方向轉型,即 - ZK驗證/結算層 - 進一步解構ETH(搶ETH的生意)

爲什麼會有這麼個概念出來呢

原因在於,ETH L1上跑合約去驗證ZK Proof,理論上的確不是一個最優選擇

技術上來看,爲了驗證ZK Proof的正確性,開發人員需要根據ZK項目和其選擇的ZK Proof System,基於 Solidity編寫驗證合約。其中,需要依賴不少的密碼學算法,例如需要支持不同的橢圓曲線。這些密碼學算法通常都相對復雜,而EVM-Solidity架構並不是一個實現這些復雜密碼學算法的最優平台。對於一些ZK項目來說,編寫和驗證這些驗證合約的成本同樣很高。

着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一些ZK生態系統原生的加入EVM生態,因此像Cario,Noir,Leo,Lurk這些ZK友好語言目前只能在自己的Layer1上驗證。同時,在ETH更新或是升級這些東西總是“船大難掉頭”

費用上來看,雖說L2上交的“保護費”DA佔了大頭,但ZK的合約驗證同樣需要Gas費用,以太坊上做驗證肯定不是一個便宜的選項。加上ETH Gas費用時不時飆升變身”貴族鏈“,驗證成本同樣會大受影響

於是就有了新的ZK驗證/結算層概念項目出現,新項目都還相對早期,以Nebra爲代表。老項目也有往這個方向Pivot的,比如Mina,以及剛Pass了新提案的Zen

這個賽道大多數項目的整體思路基本都是

  1. 支持多種ZK語言

  2. 支持ZK聚合證明,更高效,更便宜

  3. 更加快速的Finality時間

ZK結算層與去中心化Proof Market目前來看很有可能會綁在一起,畢竟有了技術還得有算力。也許會看到一些結算層項目與Proof Market項目合作,也可能掌握算力的結算層直接自己做一個Proof Market,或是掌握技術的Proof Market自己下場做一個結算層包圓。到底怎麼走,還得市場說了算

Infra的其他領域,像是Oracle與MEV領域的OEV,互操作性領域的ZK輕客戶端網上應該有不少文章都有寫了,在此不再贅述。下次看到一些新的好玩的東西,再跟大家分享。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Twitter],著作權歸屬原作者[@Wuhuoqiu],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ETH 等公鏈基礎設施近期又有哪些新變化值得關注?

新手4/29/2024, 2:09:07 AM
文章探討了ETH等公鏈基礎設施近期的技術進展,重點關注執行層、DA層和結算層的變化。執行層中並行EVM技術獲得關注,如Monad、Sei、MegaETH等項目。DA層方面,ETH通過CallData升級降低費用,而Celestia和Avail等項目推動了DA層的發展。結算層原本由ETH獨佔,但現在出現了新項目如Nebra,它們通過ZK驗證和聚合證明,旨在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文章還提到了BTC和CKB在DA層的應用,以及結合AI的新型DA思路。

最近在一級市場,最火熱的賽道無疑是AI,其次是BTC,每天聊的項目80%都集中在這兩個賽道,我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聊5,6個AI項目。

可以預見的是AI泡沫會在明後年達到頂峯,隨着數以百計的AI新項目上線,AI賽道市值攀向巔峯,在最終泡沫破裂,一地雞毛的同時,也會誕生出真正找到AI X Crypto契合點的獨角獸,把這個賽道以及整個行業繼續向前推進

所以在當前AI過熱的環境下,靜下心來,看看近幾個月在Infra層面,尤其是公鏈Infra這個賽道發生了哪些變化,其中有些新的東西還是值得一說

一. ETH,或者說單片鏈的進一步解構

當年Celestia第一次提出模塊化概念以及DA層這個概念的時候,市場其實花了不少時間去消化和理解,現在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各種RaaS基礎設施已經泛濫到基建數量>應用數量>用戶數量這麼一個誇張的階段

執行層,DA層,結算層在過去幾個月裏分別發生了一些不同技術上的進展,每層都衍生出新的技術方案,甚至結算層的概念也不再是ETH專有。我們每個層挑代表性的技術來簡單說下

二. 執行層 -

執行層最火熱的概念無疑是Parallel EVM - 以Monad, Sei, MegaETH爲代表,FTM,Canto等一些現有項目也開始計劃往這個方向升級。不過正如不是所有ZK項目都會保護隱私一樣,被Parallel EVM標籤的項目其實在技術路線和最終目標上面都各有不同。

拿Sei的一張圖來做個直觀的展示,很明顯在樂觀的情況下,由現有的順序處理改成並行處理對性能的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Parallel EVM裏面其實又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技術路線

從交易如何並行的角度 -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無非先驗與後驗的區別

先驗以Solana和Sui爲代表,要求交易明確聲明他們修改了鏈狀態的哪些部分,這樣在打包區塊之前事先檢測是否有狀態衝突(比如對同一個AMM池的訪問),有的話就丟棄這些造成衝突的交易

後驗也叫樂觀並行,以Aptos BlockSTM爲代表,即先假設大家都沒有衝突把交易收進來再說,執行完了再檢測。發現衝突的交易就宣布這個交易無效,結果刷新,重新執行,重復這個步驟直到區塊中的所有交易都被執行。Sei,Monad,MegaETH,Canto使用了類似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一級市場還有看到針對狀態衝突情境下(像上文說的同一AMM池訪問)做並行化的解決方案,但看上去工程會相對復雜,不確定商業上是否可行,還在評估中

從對Parrallel EVM重視的程度 - 也可以分成兩個流派

一個是Monad,Sei爲代表,把如何交易並行作爲主要擴容思路,即Parallellization爲主敘事,比如Monad除了樂觀的並行處理,還有專門開發的MonadDB,異步I/O專門配合並行處理

另一個是Fantom, Solana, MegaETH的思路,並行化是擴容方案之一,但也只是之一,Parallellization是個輔助敘事,性能提升更多依賴於其他的技術方案。

比如Fantom的Sonic升級,主打的是FVM虛擬機+與優化過的Lachesis共識機制。Solana下一階段主打的是Firedancer新客戶端的模塊化架構,優化的網路通信機制和籤名驗證等等。

MegaETH @megaeth_labs 的目標是實現Realtime-blockchain。首先是在Paradigm新開發的Reth高性能客戶端基礎上,在全節點的狀態同步機制(只同步狀態差異而非全部數據),Sequencer的硬件設計(大量高性能帶存儲功能的RAM來做狀態訪問,避免緩慢的磁盤I/O),Merkle Trie的數據結構改進等多個方面做了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相當於軟件,硬件,數據結構,磁盤IO,網路通信,交易的排序和並行處理上綜合全方位提升,把EVM的性能天花板推至極限,接近“Realtime Blockchain”

三. DA層

DA層沒有特別大的技術迭代,所以這個賽道卷的程度遠不如執行層,算來算去就那麼幾個主要選手

ETH的CallData升級成了Blob,各個L2的費用大幅下降,現在ETH已經是一個“不那麼貴”的DA了

Celestia更大的作用反而是上線之後作爲第一個提出DA層概念的項目,把DA這個賽道從20億FDV的天花板拉到了200億,從此格局和想象力打開。很多新的Layer2 Appchain首選DA自然也是Celestia

Avail從Polygon獨立了出來,從技術上來講更像是一個“加強版的Celestia”,比如用了波卡那套Grandpa+BABE的共識機制,相較於Celestia的Tendermint理論上可以支持更多節點的去中心化,還有比如支持Celestia不支持的Validity Proof等等,當然技術上的差異遠不如生態來的重要,Avail在生態層面還需奮起直追

EigenDA前兩天也隨着EigenLayer主網一同上線,EigenLayer作爲本輪最強敘事之一+最會商業合作的項目,EigenDA的採用率我個人感覺不會低,理論上來說只要“感覺安全,價格便宜”,並沒有太多項目真的在乎你用的是Validity Proof還是Fraud Proof,DAS有沒有支持等等

比較值得一說的反而是下面三個DA

  1. Near DA - Near是個神奇的公鏈,原本是做分片的,現在也依舊在做,但在做分片的同時他還做了DA - 比Celestia更便宜,還支持L2的快速結算;鏈抽象 - 最近Near推出了鏈籤名,讓用戶能可以通過單個NEAR帳戶請求給任何鏈上的交易籤名;AI - 人家Founder illia是Transformer八子之一,在英偉達大會上被黃老板拍肩膀的人,現在正在計劃聘請AI工程師,會在下個月發布http://near.ai相關公告……六邊形戰士,我也扔到了DA賽道

  2. BTC&CKB - 因爲BTC的一層不支持智能合約,無法直接結算,所以現在幾十條BTC EVM Layer2基本都在把BTC當成DA用,區別無非在於是把ZK Proof直接扔到BTC上還是把ZK Proof的Hash扔上去,仿佛不這樣做就不能稱自己爲“BTC Layer2”一樣。最近其實有碰到新項目說“我不裝了,我就是ETH L2,DA結算都在ETH上,但我是爲BTC生態服務的!”,較爲喜感……唯一一個擴容方案的另類是CKB推出的RGB++,在這套框架裏,CKB成了類DA的存在,而BTC因爲UTXO同構綁定的黑科技,近似成爲了RGB++的結算層

  3. 新DA - 說兩個看到的DA新思路,就不提項目名字了,一個是把DA跟AI結合,除了自身是一個高性能DA之外,還可以充當AI大模型,訓練數據和訓練軌跡的存儲層。一個是改進了Celestia等DA底層的糾錯碼機制,可以在一個動態網路(每一輪都有幾個節點隨機掉線)這樣的不穩定狀態裏提供更加的Robust的網路狀態

四. 結算層

原本這個層幾乎是ETH獨佔的,DA有Celestia競爭,執行自家有一衆L2。唯獨結算,其他鏈像是Solana,Aptos之類還沒有L2,BTC的L2不用也沒法用BTC當結算,目前你能想到的結算層基本只有ETH一個

然而這個情況馬上就會發生改變,已經看到數個新的項目在往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方向去拱

,有些老項目也開始往這個方向轉型,即 - ZK驗證/結算層 - 進一步解構ETH(搶ETH的生意)

爲什麼會有這麼個概念出來呢

原因在於,ETH L1上跑合約去驗證ZK Proof,理論上的確不是一個最優選擇

技術上來看,爲了驗證ZK Proof的正確性,開發人員需要根據ZK項目和其選擇的ZK Proof System,基於 Solidity編寫驗證合約。其中,需要依賴不少的密碼學算法,例如需要支持不同的橢圓曲線。這些密碼學算法通常都相對復雜,而EVM-Solidity架構並不是一個實現這些復雜密碼學算法的最優平台。對於一些ZK項目來說,編寫和驗證這些驗證合約的成本同樣很高。

着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一些ZK生態系統原生的加入EVM生態,因此像Cario,Noir,Leo,Lurk這些ZK友好語言目前只能在自己的Layer1上驗證。同時,在ETH更新或是升級這些東西總是“船大難掉頭”

費用上來看,雖說L2上交的“保護費”DA佔了大頭,但ZK的合約驗證同樣需要Gas費用,以太坊上做驗證肯定不是一個便宜的選項。加上ETH Gas費用時不時飆升變身”貴族鏈“,驗證成本同樣會大受影響

於是就有了新的ZK驗證/結算層概念項目出現,新項目都還相對早期,以Nebra爲代表。老項目也有往這個方向Pivot的,比如Mina,以及剛Pass了新提案的Zen

這個賽道大多數項目的整體思路基本都是

  1. 支持多種ZK語言

  2. 支持ZK聚合證明,更高效,更便宜

  3. 更加快速的Finality時間

ZK結算層與去中心化Proof Market目前來看很有可能會綁在一起,畢竟有了技術還得有算力。也許會看到一些結算層項目與Proof Market項目合作,也可能掌握算力的結算層直接自己做一個Proof Market,或是掌握技術的Proof Market自己下場做一個結算層包圓。到底怎麼走,還得市場說了算

Infra的其他領域,像是Oracle與MEV領域的OEV,互操作性領域的ZK輕客戶端網上應該有不少文章都有寫了,在此不再贅述。下次看到一些新的好玩的東西,再跟大家分享。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Twitter],著作權歸屬原作者[@Wuhuoqiu],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