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M DAO 2025年5月9日,港股上市公司國泰君安國際(1788.HK)宣布:旗下兩項關於「代幣化證券」及「數碼債券」的業務計劃,均已獲得香港證監會確認無進一步問題,正式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就在很多人還在爭論「證券代幣化是未來還是噱頭」的時候,國泰君安國際直接給出答案: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正式啓動、獲得監管確認、開始幹活。 這也標志着中資券商在區塊鏈與傳統金融融合方向上,真正邁出了「從概念到落地」的關鍵一步。 什麼是代幣化證券?簡單一句話: 把傳統證券(如股票、債券、基金),通過分布式帳本技術(如區塊鏈)變成數字化資產,同時具備合規、受監管、不脫離現有金融體系。 代幣化證券和數碼債券 兩條主線,全面發力 2025年1月,國泰君安國際率先向香港證監會提交了代幣化證券的分銷與投顧服務計劃,成爲本地首批探索傳統金融資產「鏈上化」路徑的主流金融機構之一。 該計劃涵蓋多個關鍵資產類別,包括: 掛鉤多種標的資產的結構性產品(如結構性票據、場外衍生品)證監會認可基金及非認可基金以及債券 這一舉措與香港證監會於2025年2月發布的虛擬資產市場監管路線圖「A-S-P-I-Re」高度契合。該路線圖提出了五大支柱: Access(準入)Safeguards(保障)Products(產品)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Relationships(關係) 旨在爲香港的虛擬資產生態系統提供未來導向的監管框架,促進傳統金融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 。爲了更好的迎合巿場的發展,國泰君安國際不僅在銷售端爲客戶提供創新發行方案,還向香港證監會提交數碼債券發行業務計劃,面向債務資本市場,探索代幣化債券發行全鏈條服務。 未來國泰君安國際將在數碼債券發行項目中,有能力擔任整體協調人、銀團資本市場中介人或「交割行」等角色,該計劃於2025年4月獲得香港證監會確認。 國泰君安國際的計劃不僅體現了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前瞻布局,也爲香港探索「虛擬資產+傳統金融」融合提供了可參考的實務案例。 合規+技術 中資券商開啓「鏈上競賽」 香港證監會早在2023年11月就發布了關於代幣化證券相關活動的指導通函,爲中介機構參與代幣化證券活動提供了監管清晰度,鼓勵傳統金融工具的代幣化 ,而後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的「代幣化進程」開始進入實操階段 國泰君安國際作爲最早響應、最快獲批的中資券商之一,展現出兩大核心優勢: 策略前瞻性:技術布局不是補短板,而是主動搶高地;合規節奏感:與監管同頻,不空轉創新。 而背後的技術基礎——分布式帳本技術(如區塊鏈),正在被整合進發行、交易、托管等多個核心流程,推動證券生命週期的「鏈上升級」。 他們不是跟風搞「區塊鏈+」,而是在債券發行的底層邏輯上做技術重構。 這不是未來,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在。 別再把「證券型代幣」當作高冷詞匯,它們正悄悄出現在你我身邊的投資清單裏。 對券商來說,這是效率革命+產品革新; 對監管者來說,這是透明治理+風險可控; 對投資者來說,這是更便捷、更多元、更靈活的金融世界入口。 國泰君安國際此次動作,不僅爲中資金融機構提供了技術轉型的樣板,讓「代幣化資產」這一曾經的小衆話題,真正走向了主流資產配置的舞臺,更體現出其意圖在制度窗口期率先佔據技術、監管與生態整合的制高點。 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的定義,而這些改變,剛剛開始。 國泰君安國際的「代幣化業務」獲批,不是一個新聞事件,而是一個新金融紀元的信號彈。 下一個問題是:誰會成爲第一個實現「鏈上交易+鏈上清算+鏈上托管」的中資券商? 如果你關心未來金融的真實走向,就別錯過這場正在重構遊戲規則的「鏈上革命」。
中資券商殺進區塊鏈戰場!國泰君安國際重磅入局「代幣化證券」及「數碼債券」
撰文:AM DAO
2025年5月9日,港股上市公司國泰君安國際(1788.HK)宣布:旗下兩項關於「代幣化證券」及「數碼債券」的業務計劃,均已獲得香港證監會確認無進一步問題,正式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就在很多人還在爭論「證券代幣化是未來還是噱頭」的時候,國泰君安國際直接給出答案: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正式啓動、獲得監管確認、開始幹活。
這也標志着中資券商在區塊鏈與傳統金融融合方向上,真正邁出了「從概念到落地」的關鍵一步。
什麼是代幣化證券?簡單一句話:
把傳統證券(如股票、債券、基金),通過分布式帳本技術(如區塊鏈)變成數字化資產,同時具備合規、受監管、不脫離現有金融體系。
代幣化證券和數碼債券
兩條主線,全面發力
2025年1月,國泰君安國際率先向香港證監會提交了代幣化證券的分銷與投顧服務計劃,成爲本地首批探索傳統金融資產「鏈上化」路徑的主流金融機構之一。
該計劃涵蓋多個關鍵資產類別,包括:
掛鉤多種標的資產的結構性產品(如結構性票據、場外衍生品)
證監會認可基金及非認可基金以及債券
這一舉措與香港證監會於2025年2月發布的虛擬資產市場監管路線圖「A-S-P-I-Re」高度契合。該路線圖提出了五大支柱:
Access(準入)
Safeguards(保障)
Products(產品)
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
Relationships(關係)
旨在爲香港的虛擬資產生態系統提供未來導向的監管框架,促進傳統金融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 。
爲了更好的迎合巿場的發展,國泰君安國際不僅在銷售端爲客戶提供創新發行方案,還向香港證監會提交數碼債券發行業務計劃,面向債務資本市場,探索代幣化債券發行全鏈條服務。
未來國泰君安國際將在數碼債券發行項目中,有能力擔任整體協調人、銀團資本市場中介人或「交割行」等角色,該計劃於2025年4月獲得香港證監會確認。
國泰君安國際的計劃不僅體現了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前瞻布局,也爲香港探索「虛擬資產+傳統金融」融合提供了可參考的實務案例。
合規+技術
中資券商開啓「鏈上競賽」
香港證監會早在2023年11月就發布了關於代幣化證券相關活動的指導通函,爲中介機構參與代幣化證券活動提供了監管清晰度,鼓勵傳統金融工具的代幣化 ,而後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的「代幣化進程」開始進入實操階段
國泰君安國際作爲最早響應、最快獲批的中資券商之一,展現出兩大核心優勢:
策略前瞻性:技術布局不是補短板,而是主動搶高地;
合規節奏感:與監管同頻,不空轉創新。
而背後的技術基礎——分布式帳本技術(如區塊鏈),正在被整合進發行、交易、托管等多個核心流程,推動證券生命週期的「鏈上升級」。
他們不是跟風搞「區塊鏈+」,而是在債券發行的底層邏輯上做技術重構。
這不是未來,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在。
別再把「證券型代幣」當作高冷詞匯,它們正悄悄出現在你我身邊的投資清單裏。
對券商來說,這是效率革命+產品革新;
對監管者來說,這是透明治理+風險可控;
對投資者來說,這是更便捷、更多元、更靈活的金融世界入口。
國泰君安國際此次動作,不僅爲中資金融機構提供了技術轉型的樣板,讓「代幣化資產」這一曾經的小衆話題,真正走向了主流資產配置的舞臺,更體現出其意圖在制度窗口期率先佔據技術、監管與生態整合的制高點。
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的定義,而這些改變,剛剛開始。
國泰君安國際的「代幣化業務」獲批,不是一個新聞事件,而是一個新金融紀元的信號彈。
下一個問題是:誰會成爲第一個實現「鏈上交易+鏈上清算+鏈上托管」的中資券商?
如果你關心未來金融的真實走向,就別錯過這場正在重構遊戲規則的「鏈上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