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理解來看,Anoma 不是在做另一個“更快更便宜”的智能合約鏈,他們更像是在思考:如果我們從頭設計一套鏈,讓它服務於隱私、表達和協商,那它會長什麼樣?



他們提的最多的一個關鍵詞“intent-centric”
也就是“意圖驅動”——聽起來挺抽象,但其實很直白
簡單來講,目前通過Swap,在以太坊上,交易通過用戶的明確指令進行,比如「我想用 A 換 B」,需要給到代幣合約,通過鏈負責執行交易。

但在 Anoma 上,你可以只說「我想換成 B」,不需要管對手是誰、也不需要手動去撮合,鏈自己根據意圖去找到匹配的交易對象,這個過程是匿名且自動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的操作可能是中間可能穿了 3 個協議、走了 2 條鏈。對於用戶來講是無感的!

除了原有生態的鏈外,anoma還做了一整套圍繞“意圖”的系統,包括 matcher、barter-style 協議、Zero-Knowledge 隱私層等等。

就好比以太坊像你去交易所下單——你得填表格,輸入價格,點確認才能進行交易。

Anoma 更像你去咖啡店說“我想要點溫的拿鐵”,然後有人聽到了,給你送過來,而且沒人知道你是誰。

聽起來有點抽象,但他們把這個流程設計得非常系統化,技術堆棧從 Namada(隱私支付)到 Juvix(安全語言),再到 Typhon(ZK 編譯器),整個路線是那種“Change World”的感覺。

在 Anoma 的世界裏,交易不是命令,而是協商;不是你來我往的撮合,而是網絡層級的“自組織配對”。

過去十幾年我們默認交易 = 明確行爲 + 確定對象 + 完整暴露。Anoma 把這套三件套全部打散,變成:表達意圖 + 自動匹配 + 默認隱私。
從原有的邏輯是讓用戶像機器一樣操作區塊鏈,而現如今是讓區塊鏈來理解人類語言的模糊性。

當然,現在它的產品還沒完全跑起來,距離實際使用還有一段時間。但現如今市場不缺 rollup,不缺 DEX,也不缺 L2,但確實缺乏創新,缺乏打破原有交易規則的鏈。而Anoma 就是那個願意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把“表達 + 隱私 + 協議”重新組合的項目。
SWAP-0.18%
ETH-0.23%
B1.24%
ZERO1.9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