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去中心化存儲的進化:從FIL到Shelby的技術變革與應用前景
去中心化存儲的發展歷程與未來展望
去中心化存儲曾是區塊鏈行業的熱門賽道之一,FIL和Arweave作爲代表項目一度市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然而,隨着冷數據存儲的局限性被揭示,永久存儲的必要性受到質疑,這一敘事的可行性面臨挑戰。近期Walrus和Shelby的出現爲沉寂已久的存儲領域帶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熱數據存儲方面展現出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從FIL、Arweave、Walrus和Shelby四個項目的發展路線出發,分析去中心化存儲敘事的變遷歷程,探討其普及前景。
FIL:存儲表象下的挖礦本質
FIL作爲早期崛起的區塊鏈項目之一,其發展方向圍繞去中心化展開。它將存儲與去中心化結合,試圖解決對中心化數據存儲服務商的信任問題。然而,爲實現去中心化而做出的某些妥協,成爲了後來項目試圖解決的痛點。
FIL:架構去中心化,但受限於傳輸瓶頸
FIL(星際文件系統)旨在通過內容尋址顛覆傳統HTTP協議,但其最大弊端是獲取速度極慢。在傳統數據服務毫秒級響應的時代,FIL獲取文件仍需十幾秒,難以在實際應用中推廣。FIL主要適用於"冷數據",在處理熱數據方面並無明顯優勢。
盡管FIL自身並非區塊鏈,但其採用的有向無環圖(DAG)設計與許多公鏈及Web3協議高度契合,使其適合作爲區塊鏈的底層構建框架。
存儲外衣下的礦幣邏輯
FIL的代幣經濟模型包括用戶、存儲礦工和檢索礦工三個角色。然而,這種模型存在潛在的作惡空間,存儲礦工可能填充垃圾數據以獲取獎勵。FIL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礦工對代幣經濟的持續投入,而非基於終端用戶對分布式存儲的真實需求。
Arweave:成於長期主義,敗於長期主義
Arweave的目標是爲數據提供永久性存儲能力。它不試圖構建分布式計算平台,而是圍繞"重要數據應該被一次性存儲並永遠留存"這一核心假設展開。這種極端的長期主義使Arweave在機制、激勵模型、硬件需求和敘事角度上都與FIL大不相同。
Arweave以比特幣爲學習對象,致力於在長週期內不斷優化永久存儲網路。它不關注市場營銷和競爭對手,只專注於迭代網路架構。這種長期主義使Arweave在上個牛市受到追捧,也讓它有可能撐過幾輪牛熊。然而,永久存儲的價值仍需時間驗證。
1.5-2.9版本升級回顧
Arweave經歷了多次升級,從1.5版本開始到2.9版本,主要目標是讓更多礦工以最小成本參與網路,並激勵礦工最大限度地存儲數據。主要升級包括:
這些升級顯示了Arweave以存儲爲導向的長期策略,在抵抗算力集中趨勢的同時,持續降低參與門檻。
Walrus:熱數據存儲的新嘗試
Walrus的設計思路與FIL和Arweave完全不同,它的出發點是優化存儲開銷的熱數據存儲協議。
魔改糾刪碼:成本創新還是新瓶裝舊酒?
Walrus認爲FIL與Arweave的存儲開銷不合理,後兩者採用完全復制架構,雖然具備較強的容錯能力與節點獨立性,但存儲成本高昂。Walrus試圖在數據可得性與成本效率之間尋找平衡。
Walrus自創的Redstuff技術源於Reed-Solomon(RS)編碼,是一種針對去中心化場景重新設計的輕量級冗餘與恢復協議。相較傳統糾刪碼,RedStuff不追求嚴格的數學一致性,而是針對數據分布、存儲驗證和計算成本進行了權衡。
RedStuff的核心是將數據拆分爲主切片和次切片:主切片用於恢復原始數據,次切片通過簡單運算生成,提供彈性容錯。這種結構降低了對數據一致性的要求,但也弱化了數據即時可用性與完整性保障。
雖然RedStuff實現了低算力、低帶寬環境下的有效存儲,但本質上仍屬於糾刪碼系統的變體。它在工程側進行了組合優化,而非基礎算法層面的顛覆。
Sui與Walrus:高性能公鏈能帶動存儲實用化嗎?
Walrus的目標場景是存儲大型二進制文件(Blobs),主要指NFT、社交媒體內容中的圖像與視頻等。它的核心定位是服務NFT等內容資產的熱存儲系統,強調動態調用、實時更新與版本管理能力。
Walrus依賴Sui的高性能鏈能力構建高速數據檢索網路,以降低運營成本。據官方數據,Walrus的存儲成本約爲傳統雲服務的五分之一,雖比FIL與Arweave昂貴數十倍,但其目標是構建可用於真實業務場景的去中心化熱存儲系統。
Sui目前可能並不迫切需要鏈下存儲支持,但如果未來希望承載AI應用、內容資產化、可組合Agent等復雜場景,存儲層將在提供語境、上下文與索引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Shelby:專用光纖網路釋放Web3應用場景
Shelby試圖從根源解決Web3應用面臨的"讀性能"瓶頸問題。它的主要創新包括:
Paid Reads機制:通過按讀取量付費的模型,將用戶體驗與服務節點收入直接掛鉤。
專用光纖網路:爲Web3熱數據的即時讀取構建高性能、低擁塞、物理隔離的傳輸骨幹,顯著降低跨節點通信延遲,確保傳輸帶寬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
Efficient Coding Scheme:採用Clay Codes構建的編碼結構,實現低至<2x的存儲冗餘,同時保持高持久性和可用性。
這些創新使Shelby成爲首個有能力承載Web2級別使用體驗的去中心化熱存儲協議。它不僅打破了去中心化與性能之間的天然對立,也爲Web3應用在高頻讀取、高帶寬調度、低成本邊緣訪問等方面打開了真實落地的可能性。
總結
去中心化存儲的敘事已從"存在即合理"的技術烏托邦,逐步走向"可用即正義"的現實主義路線。Shelby的出現爲行業開闢了一條"性能不妥協"的可能路徑,打破了"要麼抗審查,要麼好用"的二元悖論。
去中心化存儲的普及之路,將走向"可用、可集成、可持續"的應用驅動階段。誰能率先解決用戶真實痛點,誰就能重塑下一輪基礎設施敘事的格局。Shelby的突破,也許標志着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