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啓動!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獨特見解 + 參與互動推廣,若同步參與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動,即可獲得任意獎勵資格!
💡 內容創作 + 空投參與 = 雙重加分,大獎候選人就是你!
💰總獎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獎(1名):964 枚
🥈 二等獎(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獎(10名):每人 150 枚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不少於 300 字的原創文章
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個互動(點讚 / 評論 / 轉發)
發布參與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動的截圖,作爲獲獎資格憑證
同步轉發至 X(推特)可增加獲獎概率,標籤:#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雙倍獎勵機會:參與第 286 期 Launchpool!
質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時發放
時間: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寫作方向建議:
Yooldo
Bitfinex案主犯成聯邦證人 45億美元被盜比特幣洗錢細節曝光
Bitfinex事件主謀成爲洗錢案件聯邦證人
2022年,伊利亞·利希滕斯坦和希瑟·摩根因涉嫌洗錢被捕。他們被指控參與洗白某交易平台遭黑客攻擊所竊取的價值45億美元加密資產。兩人於去年承認了這項指控。
最新消息顯示,利希滕斯坦目前作爲政府合作證人,參與了一起針對加密貨幣混合服務的洗錢審判。這起案件涉及的混合服務被稱爲Bitcoin Fog。那麼,爲何這位45億美元加密資產盜竊案的主謀會成爲洗錢審判中的聯邦證人呢?讓我們來梳理一下這個復雜案件的來龍去脈。
事件時間線
爲了便於理解,我們將這起黑客事件的關鍵時間節點整理如下:
2016年:利希滕斯坦夫婦從某交易平台竊取價值45億美元的比特幣,但當時並未被捕。
2021年4月:執法部門逮捕了Bitcoin Fog平台的主要運營者羅曼·斯特林戈夫。
2021年:涉及洗錢的Bitcoin Fog和Helix平台被關閉,Helix的創始人認罪。
2022年2月1日:一個政府錢包地址收到了約94,643.3枚比特幣的大額轉帳。
2022年2月:利希滕斯坦夫婦被捕。
2023年8月:兩人認罪,被判犯有盜竊罪。
利希滕斯坦夫婦承認他們能夠長期訪問某交易平台的系統,盜取了巨額資金。他們聲稱曾多次使用Bitcoin Fog進行洗錢,後來轉而使用其他混幣服務。
從主謀到聯邦證人
在最近的審判中,利希滕斯坦夫婦表示他們約使用了10次Bitcoin Fog進行洗錢,之後轉向了他們認爲更優的混幣服務Helix。他們還透露,使用混幣服務只是整體洗錢活動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資金是存入通過暗網購買的身分信息註冊的加密貨幣交易帳戶中。
利希滕斯坦稱他從未與Bitcoin Fog運營者斯特林戈夫直接交流,也不認識他。
執法部門在2021年指控Bitcoin Fog洗錢超過120萬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3.35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暗網市場,涉及毒品交易、計算機欺詐和身分盜竊等非法活動。
面臨最高20年監禁的利希滕斯坦選擇與當局合作,揭示了案件的真相。簡而言之,利希滕斯坦夫婦在Bitcoin Fog洗錢,結果證實這個平台確實能夠洗錢,而他們現在反過來成爲了證人。
截至2024年2月27日,審判仍在進行中,陪審團尚未做出裁決。
值得注意的是,Sinbad和Tornado Cash等加密貨幣混合器的運作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並面臨制裁。2020年10月,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對比特幣混合器Helix和Coin Ninja的運營商實施了制裁,因其經營兩家未註冊的貨幣服務企業而被處以6000萬美元民事罰款。
加強反洗錢措施的建議
本次事件中,攻擊者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洗錢,非法資金經過大量服務商,增加了資金追蹤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KYC和AML規定: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應要求用戶進行全面的身分驗證,確保符合相關規定。這包括收集用戶身分信息、地址驗證等必要資料。
實時監控交易:實施實時監控系統,檢測和分析可疑交易活動,包括交易金額、頻率、來源和目的地等信息。可以利用專業工具對每筆交易進行分析和評級,識別鏈上可疑行爲。
建立報告機制:設立報告機制,及時處理可疑交易或活動的報告,並與監管機構合作進行調查。專業工具可協助生成可疑交易報告,爲監管和執法提供支持。
加強行業合作: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應與安全公司、監管機構和執法部門積極合作,共同打擊洗錢活動。鑑於犯罪分子不斷調整洗錢策略,如採用分散化交易、隱蔽交易路徑或利用技術漏洞,服務提供商應定期與安全公司交流,及時應對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