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行業創新停滯 穩定幣或成未來主角
加密貨幣產業:在創新與傳統間抉擇
過去一年,加密貨幣行業與傳統金融、科技巨頭和政界人士展開了雙向互動。某政治人物推出的代幣標志着加密流動性的終結,但雙方的合作才剛剛開始。
巴基斯坦顧問、不丹礦場和中東大額融資等事件,最終都成爲壓垮散戶的最後一根稻草。這種局面下,不如去許願池當王八,或許還能獲得些許慰藉。
加密行業停滯不前
人類似乎總是在重復歷史的錯誤。當某加密貨幣現貨ETF獲批時,許多人認爲它將改變世界。然而現在普遍觀點是,它僅僅是法定貨幣供應量的映射資產,既無法對抗通脹保值增值,被ETF抽離後也無法推動牛市。
某政治人物推出代幣後,市場短暫暴漲隨即歸於平靜。幾個加密項目的自救行動、某平台錢包的新動作,以及關於某項目創始人身分的猜測,都變成了無法盈利的鬧劇。
現有加密貨幣格局下,創新似乎陷入停滯。曾被譽爲"人類文明級創新"的以太坊也無法抵擋價格大幅回落,不得不借助新技術重整旗鼓。如果連EVM都可以改頭換面,不如幹脆把共識機制也換掉。以太坊押注底層鏈和新技術真的能自救嗎?
某公鏈在交易所倒閉前後都押注底層鏈,這種做法值得商榷。本質上,其生態中的二層網路或擴展層都是在吸取公鏈的價值,而不是公鏈主動培育的生態。
我們熟悉的市場模式已不復存在。穩定幣才是真正的貨幣。
無效信息正在侵蝕整個市場。KOL炒作會迅速演變爲機構炒作,然後是交易所主導。看看最近某音樂節的盛況就知道了,項目方、意見領袖和交易所最終都是以促進交易爲導向,交易所本身就是交易行爲的集中點,這是無解的局面。
這並非對意見領袖的批評,而是對市場規律的認可。從早期的社群直播、社區平台,再到後來的自媒體大戰,意見領袖的巔峯往往也是終點,轉向交易就意味着信任和影響力的耗盡。
不過本輪週期也出現了新的分化趨勢,雖然都是無效信息,但大致可分爲兩類:一是低端市場的垃圾喊單;二是老牌資本的站臺宣傳。
投資機構也面臨破產與堅守的考驗。依靠美元資本,各地風投都在布局下一階段。而孤軍奮戰的某些投資機構,在有限合夥人和回報率的雙重壓力下,已經與創新無關,都在快速向做市商轉型。既然最終都要導向交易,不如直接自己動手。
真正的創新曾經發生在某些科技園區,未來可能會出現在其他新興區域。創業者需要在硅谷和華爾街尋求資金,但真正能滿足市場下一階段需求的項目,可能無法被現有投資框架認可。
加密貨幣市場不需要財務分析,網路熱點也難以做空。原因很簡單,交易路徑太短,交易所對任何流量都虎視眈眈,寧可浪費資源也不願錯過風口。唯一的受益者變成了從互聯網巨頭逃入交易所的前員工,他們找到了新的發展舞臺。
2018年某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平均在職時間只有4個月,到2024年已經增長到7-8個月。但更多人還是要被輸送到社會,加密貨幣行業的大公司只看得上頭部交易所。
今日觀點:風投受益者是名校畢業生,交易所受益者是大廠淘汰人員。他們帶來的不只有專業知識和漂亮履歷,還有更深層次的運作標準,以及中介成本增多後資本效率的下降。
加密貨幣行業那種生機勃勃、百花齊放、一心只想賺錢的時代和人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持續的體制化成爲了行業的緊箍咒,加密貨幣更像互聯網,互聯網更像傳統行業。
創新源於需求
我並非在唱衰加密貨幣,更準確的心態是"對行業有信心,對自身前景擔憂"。這不再是一個小衆的、充滿暴富機會的領域,從業者正在被互聯網和金融業大規模替代。行業老人要麼進監獄,要麼屈居人下,要麼出獄後給大佬當小弟。
抱怨太多容易心灰意冷,我們不該繼續討論風投和交易所,要麼像以太坊那樣從頭再來,要麼探索新的生態。在加密行業的每次危機中,都會誕生新的資產發行方式,比如ERC-20支撐了去中心化金融,NFT支撐了某知名項目,現在來到了穩定幣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輪鏈上活動的核心是以太坊和借貸,通過"積木式"組合放大資本效率。而本輪的以太坊和質押模式,並沒有復制這個奇跡。在我們的時間線上,某巨頭沒有發明出劃時代的產品,反而是某新興公司崛起。
生息穩定幣(YBS)成爲新的發明,它們會創造新的需求。這並非因爲市場對穩定幣的需求無法滿足,某頭部穩定幣運轉良好,而是因爲YBS這種模式可行。新興項目的出現就是一個例證。
YBS可能成爲新的資產發行形式,這是一種預期。借鑑心理史學,對未來我有三種預測:
YBS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技術升級成功。ETH取代BTC成爲新的行業引擎,質押ETH成爲真正的貨幣;
YBS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逐漸沉寂。YBS會被國債等美元資產吞噬,金融科技2.0成真,Web3.0成爲空中樓閣;
YBS未能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默默消亡。那麼區塊鏈會"去幣存鏈",金融科技1.0是支付寶對銀行的替代,某支付公司是對收單的電子化革新,那麼無幣區塊鏈最多是金融科技1.5。
總的來說,金融科技2.0是金融區塊鏈,金融科技1.5是無幣區塊鏈技術。
穩定幣正在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模式,這是任何風投研報都沒有預測到的,甚至連某新興項目自己都沒想到。如果我們認爲市場本身就是最優解,風投和交易所最大的問題不是沉迷技術敘事,而是不尊重市場規律。
在當前格局下,交易所、穩定幣和公鏈實際上三足鼎立。某頭部交易所、某頭部穩定幣和以太坊構成了主角團,其他都是圍繞三者的供應商和分銷渠道。交易所和公鏈比較穩定,現在爭奪集中在穩定幣領域。不僅某些機構在進軍,鏈上給出的答案就是YBS,事關全局,責無旁貸。
補充說明,交易所穩定指的是某頭部交易所一家獨大,公鏈穩定指的是以太坊重新崛起,某新興公鏈的取代之路還在繼續。
在當前市場格局中,以太坊和某公鏈兩家獨大,但某新興公鏈並未放棄追趕。盡管常有某新興公鏈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超越以太坊生態的消息,但從真實的資產發行量來看,ETH加上基於以太坊的某頭部穩定幣仍然穩居榜首。
這也是我認爲以太坊基本面沒有問題的主要原因。市場對ETH的價格期待是1萬,對某新興公鏈的期待是1000,基點完全不同。
對比各鏈增長速率,我們可以發現基本同頻,除了某新興公鏈在2022年幾近崩潰外,其餘時間大家與以太坊保持一致。我們可以認爲,在相關性上,各鏈穩定幣沒有走出獨立行情,仍然是以太坊的外溢效應。
由此可見,以太坊和穩定幣配對的重要性。而YBS的重要性在於換錨,2300億的穩定幣市值中,新興的YBS項目仍然只是小衆存在。
重申一遍,YBS必須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才能將ETH的資產屬性傳導到貨幣層面,否則,真實資產代幣化的春天就是加密貨幣的寒冬。
結語
以太坊只有技術敘事,用戶只擁抱穩定幣。
我們希望用戶擁抱的是YBS,而不是某頭部穩定幣,這是目前的現狀,也是我們和市場的分歧。
追求小衆是很大衆的事,看看某些設計元素和遍布全球的潮玩就知道了。簡單談談區塊鏈支付,支付本身沒有問題,但在加密原生資產支撐的YBS主流化之前,強推區塊鏈支付是本末倒置,支付應該是YBS的發展方向。
加密貨幣不要成爲金融科技2.0,不能讓發展道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