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Social Layer:打造真正以社交爲核心的Web3生態
Social Layer: 回歸社交的本質
引言
在加密世界中,激勵機制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這一概念源於加密領域最大的"Meme幣"——比特幣。比特幣採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爲拜佔庭將軍問題提供了工程解決方案,同時實現了點對點支付系統的願景。爲了吸引礦工參與並提高系統安全性,比特幣設計了通過coinbase交易向成功獲得記帳權的礦工提供比特幣獎勵的機制。在早期階段,這種激勵方式直接而簡單。
隨着以太坊引入圖靈完備的可編程性,鏈上應用變得豐富多樣,簡單的激勵模式也演變成復雜的代幣經濟學理論(Tokenomics)。許多DApp開發者將Tokenomics視爲核心要素,認爲優秀的代幣經濟學能夠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雖然設計合理的Tokenomics確實能夠提升協議的經濟效益並擴大其影響力,但似乎有太多開發者將其置於構建協議的首要位置。讓我們聚焦公鏈和社交(Social)領域,通過基本原理分析激勵層對這兩類應用的重要性。對於公鏈而言,激勵機制與共識機制相輔相成,共同保證帳本的一致性。而對於社交類DApp,其主要目標是利用去中心化平台實現基本社交功能,從中心化巨頭手中奪回數據所有權,然後根據平台特性決定是否設計能推動協議發展的激勵方案。
長期以來,社交賽道發展緩慢,直到某社交平台的出現,通過簡單直接的激勵方式爲低迷的市場注入了活力。雖然這種做法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如果激勵不可持續,用戶增長僅僅依賴於FOMO情緒,那麼隨着激勵減少,逐利用戶離開後,協議的長期運營將面臨挑戰。
社交優先,金融其次
"當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時,友誼也隨之萌芽"——愛默生。社交的本質在於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或者說是尋找和形成圈子。Web2社交軟件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幫助用戶快速形成社交圈,實現圈內信息的便捷傳遞和價值記錄的統一。然而,這些社交圈已經成爲信息與價值的孤島。如何快速打破圈層限制,以統一的價值或行爲數據標準擴大個人社交邊界,是Web2網路無法提供的。不僅如此,Web2巨頭還能從這些價值孤島中汲取用戶數據以自我增長,用戶本身並不擁有數據,而是通過出售數據換取Web2巨頭的服務。
Web3的特性有潛力改變當前的社交模式,但需要一個完善的應用層來發揮其優勢。某些新興的Web3社交應用採用了先金融後社交的模式,雖然在短期內取得了爆炸性增長,但其社交體驗並不突出。理性來看,真正能長期留住用戶的應用應該是先社交後金融的模式。Social Layer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打造的協議。
Social Layer的構想源於2021年10月底上海區塊鏈週期間的一次社區討論。當時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爲社區構建一個合適的貢獻記錄和激勵機制?從那時起,Social Layer的概念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交網絡協議構想。區塊鏈在此提供數據記錄錨點,其開放性幫助用戶打破圈層限制,快速從點到面擴展,形成互聯的社交網絡,每個用戶在不同社區間扮演社交中轉站的角色。
在激勵方面,Social Layer採取了不那麼強調金融屬性的方式,其當前的激勵機制主要服務於社交需求。不同於直接通過可量化的激勵回饋用戶與社區,Social Layer選擇使用非量化的徽章來標注用戶在社交網絡中的價值。徽章的價值由不同社區的共識決定,各社區對徽章的價值評價可能不同。例如,搖滾愛好者社區向資深成員頒發的稀有徽章,在該社區內代表着信息輸出的價值,新手往往會從這些資深成員那裏獲取知識。然而,這個徽章在其他類型的社區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價值。徽章不僅作爲社區的價值評價,也是個人身分的標籤,相似標籤會吸引類似用戶聚集,形成新的社區,構建一個"無邊界"的社交世界。
從單一到多元:解析Social Layer
徽章只是Social Layer用於價值衡量的工具之一,遠不足以支撐其構建"社交層"的雄心。讓我們深入分析Social Layer的各個組件,展示其一些創新亮點。
身分(Identity)
身分是社交網絡中所有組織和用戶的標識,通過多種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個人特徵映射到虛擬網路中,成功的標識化最終形成承載網路數據的身分(Identity)。在Social Layer中,身分分爲兩個子組件:個人資料令牌(Profile Token)和羣組資料令牌(Group Profile Token)。
徽章的發送和接收需要獨立的主體。個人資料令牌和羣組資料令牌承擔了這些主體的角色,它們包含了用戶或組織的相關描述信息。個人資料令牌被設計爲不可轉讓,這符合社交世界中身分不應被他人獲取或盜用以進行惡意行爲的原則。
考慮到當前Web3架構的限制,所有鏈上資產都與私鑰綁定,私鑰丟失會導致個人資料令牌丟失。Social Layer爲此提供了恢復機制。而羣組資料令牌可以通過治理進行轉移。作爲發送徽章的主體,需要合理分配發送徽章的數量和維護個人信用。雖然徽章是非量化價值,但其價值評價可以通過社區共識確定。如果某種徽章被濫發,社區對該徽章的認可度會大幅降低。
社交令牌(Social Token)
社交令牌是在Social Layer中流通的各種功能性代幣。第一種是前面提到的徽章(Badge)。徽章被設計爲靈魂綁定代幣(SBT),不可轉讓,與身分綁定。這樣的設計旨在防止他人獲得或盜用徽章後,利用相同徽章接近其他人進行惡意行爲。通過降低社會工程學攻擊的風險,Social Layer的網路信任度得以大幅提升。同一個徽章可以有多個接收者,這符合徽章的實際使用場景需求。
第二種社交令牌是常見的NFT,最終可以在NFT交易市場(如OpenSea)上交易。Social Layer目前對NFT的功能進行了有限探索,例如開發了NFT Pass功能,作爲通行證使用,並在線下活動中得到了實踐。NFT還可以作爲門票、會員卡等使用。
第三種社交令牌是禮品卡(Gift Card),本質上是附加在徽章上的消費權益。以某咖啡連鎖品牌爲例,該品牌入駐Social Layer後,可以組織一個咖啡愛好者社區,向忠實用戶發送支持者徽章,徽章中附帶禮品卡,用戶可以憑此獲得幾次免費咖啡的機會。
第四種社交令牌是私有徽章(Private Badge),這是普通徽章的延伸,被設計成只有發送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內容。私有徽章可以定義更深層次的社交關係,不過據了解,目前私有徽章仍在開發中。
最後一種社交令牌是積分(Points),基於ERC-20標準,作爲同質化代幣,積分可以拓展多種用途。例如,可以根據個體對社區的貢獻,按照相關規則贈予積分,達到一定數量時,個人可以向社區申領徽章。或者,積分可以用於社區公共事務投票,決定社區的未來發展方向等。
目前,創建社交令牌都可以一鍵完成,無需關注底層標準,用戶只需根據自己的需求,創建適合自己或社區的令牌類型。除了上述社交令牌類型,Social Layer未來可以繼續拓展不同類型的社交令牌,這主要取決於底層標準的更新和應用層的創新組合,使得社交令牌具備極強的可擴展性。
合並與封裝(Merger & Wrapper)
這可能是最有趣的兩個功能組件。合並(Merger)可以將多個社交令牌合成爲一個或多個新的社交令牌,不限制需要合成的社交令牌類型,也不限制合成後的社交令牌類型。
想象一下,在一個遊戲社區中,你積極發言獲得了遊戲專家徽章;撰寫攻略獲得了5000貢獻積分;同時參加線下聚會獲得了多個紀念NFT。這時使用該遊戲社區的合並功能,可以將徽章、貢獻積分、紀念NFT合成爲一個遊戲執劍人徽章。擁有該徽章的人成爲遊戲社區信任的中間商,可以幫助社區成員進行裝備交易。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應用場景,合並功能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
封裝(Wrapper)提供跨協議的價值聚合,具體來說,其他協議或其他鏈上的令牌可以通過封裝功能轉化爲可以在Social Layer上流通的社交令牌。以同樣的遊戲社區爲例,早期該社區舉辦線下聚會時向參與者發放了出席證明(POAP)。後來,社區決定遷移到Social Layer。社區可以允許用戶使用封裝功能將之前的POAP轉換爲Social Layer上的SoPOAP。這樣,SoPOAP就可以與後來的社交令牌通過合並功能創造新的社交令牌。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將某些主流代幣封裝成Social Layer上的版本,用戶就可以使用這些封裝後的代幣在Social Layer上進行交易,形成一個小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可信社會協作網路的未來
Social Layer正在積極探索將其應用於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之間的內部協作。基於可編程區塊鏈的架構,Social Layer還能繼續擴展其功能,不斷拓展使用場景。如果Social Layer能夠持續構建,跨越市場週期,未來有望成爲可信社會協作網路的基礎設施,爲Web3社交帶來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