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傳奇14年:加密貨幣從披薩到美元霸權的演變

BTC與Pizza:加密貨幣14年滄桑路

春去秋來十四載,加密朋克迎來全球第十四個Pizza節。這個節日紀念先驅Laszlo Hanyecz用一萬枚BTC購買兩個披薩的傳奇事件。這不僅是加密貨幣史上首筆交易,更代表BTC實現了貨幣的全部職能,標志着數字加密貨幣正式登上全球貨幣舞臺。一個全新的市場向冒險家們敞開了大門。

BTC的Pizza,加密美元的野望

十四年過去,盡管BTC價格飆升數億倍,但想用BTC買披薩依然要通過法幣(除了少數國家)。BTC在價值共識上取得長足進展,但在應用層面卻停滯不前。中本聰設想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仍停留在技術可行階段,尚未真正落地。

正是由於BTC應用遲緩,造就了當前局面:BTC被穩定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包圍。在全球便捷廉價匯款、匿名貨幣等傳統市場,BTC份額不斷被蠶食。爲了獲得貨幣霸權,美國政府與華爾街合作,試圖利用比特幣開創的數字加密支付市場,進一步擴張美元統治地位。

值得思考的是,加密組織發放BTC工資的習慣何時終止?各種空投活動何時從BTC轉向美元穩定幣和其他代幣?隨着加密信仰動搖,幣圈市場流動性邏輯發生質變。2021年後,多少新入圈者還堅持BTC、ETH本位?當BTC、ETH的交易媒介地位被動搖,其定價權落入華爾街之手,整個加密貨幣估值更深地受制於美國。

美元穩定幣侵佔了原本屬於BTC和ETH的交易媒介功能,削弱了它們的價值捕獲能力。在去中心化交易所,BTC和ETH還能守住主要市場。但在中心化交易所,大量交易對都以美元穩定幣計價,穩定幣交易對數量遠超BTC和ETH。加密貨幣的定價權在BTC、ETH被關入ETF之前就已開始被蠶食。

這樣一來,原本由BTC、ETH價格支撐的市場變成了美元霸權的附庸。數字加密貨幣持有者和交易者身分,從自由主義的加密朋克變成了短視的美元流動性來源和美元霸權支持者。如今的現狀難免令人唏噓。

區塊鏈系統是一場創世紀的系統性科技革命。去中心化支付不僅僅是復制支付寶功能,讓跨境支付從以天計變爲以秒計。區塊鏈的誕生創造了低成本的多方信任交易環境。這種信任用於交易可降低成本,用於組織內部則能誕生全新組織結構。盡管舊世界既得利益者無謂抵制,但世界精英從未放棄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傳統金融系統。國際清算銀行和世界銀行不斷爲加密資產乃至央行數字貨幣提供政策指引。

BTC的Pizza,加密美元的野望

在這宏大趨勢下,全球各主權國家都在思考本國貨幣如何在新貨幣環境中立足。區塊鏈記帳方式解決了金融主體間的信任問題,是最新的具有生產力優勢的貨幣形式。結合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法幣成爲大國唯一選擇。中國和歐洲走相似路線,引入區塊鏈技術重建支付結算系統。相比之下中國較爲領先:在自建聯盟鏈上發行數字人民幣。歐洲央行經過兩年調研發現其數字資產系統可實現每秒4萬筆並發交易,爲進一步發展數字歐元奠定技術基礎。相較而言,美國採取更開放態度。鑑於美國歷史上曾有私人銀行發行貨幣的先例,美國政府並不完全排斥私人公司發行數字美元。目前,中心化加去中心化穩定幣規模已超1600億美元,承擔了全球主要數字加密貨幣的流動性責任。雖然數字美元並非联准会發行,但在市場接受度上無疑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發行加密資產法幣是對抗原生加密資產代幣最有效直接的途徑,這一點國際清算銀行和世界銀行都不回避。不僅貨幣會加密化,資產也將加密化。龐大的資產加密化將形成一體化的全球金融市場、商品市場和服務市場。誰能跟上加密發展快車,佔領最大市場份額,誰就能獲得最大福祉。

對世界貨幣發行國而言,這是巨大機遇。疫情期間,美國基礎貨幣大量超發,联准会資產負債表擴張一倍有餘。爲解決超發信用貨幣問題,縮表是必然選擇。此外,如能爲超發基礎信用貨幣提供全新市場,也能從需求端支撐多發信用,維持美元估值。

加密美元正在侵蝕加密流動性市場。反觀加密世界,它不僅是無主的自由之地,任何貨幣都可自由競爭。Tether和Circle部署的美元穩定幣不僅位列加密貨幣市值第三和第六,還是重要的加密世界一般等價物,擁有最高流動性。由於BTC、ETH等原生加密資產波動較大,使用美元穩定幣規避風險已成爲加密原住民共識。這無疑爲美國金融徵服加密世界奠定了基礎。

加密美元不僅侵蝕BTC、ETH在加密世界的流動性市場,還深度滲透各國傳統金融市場。去中心化特性使傳統權力難以監管。因此加密金融不僅接壤各國市場,還與主權市場深度融合。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加密貨幣對監管提出更高要求。受監管和需求影響,加密貨幣在新興國家和貧困地區更爲普及。在土耳其、津巴布韋等貨幣信用崩潰地區,包括美元穩定幣在內的數字貨幣已進入流通領域。土耳其街頭隨處可見加密貨幣場外交易亭。

"侵蝕"代表巨大利益。每一中心化穩定幣背後都有近90%的美國國債。USDC中超90%是黑石管理的貨幣基金,該基金只持有美債回購條款和美債本身。每一美元中心化穩定幣背後都支撐0.9美元美國國債。美元穩定幣爲數字加密世界提供更好的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數字加密世界的流動性需求也爲背後美債提供了任何代幣經濟家夢寐以求的價值捕獲或支撐。

對華爾街而言,這是一張豐厚的飯票。联准会前身是商業銀行卡特爾。联准会早期,貨幣發行權在核心商業銀行與政府間搖擺。多數金融機構因流動性不足而倒閉,擁有自己的水管就能確保自留地旱澇保收。這也是爲何美國華爾街始終收割全球市場。然而,把信用大權交給政府,哪有自己掌握更爽?如今主流中心化穩定幣就是用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基金變美元的把戲。以USDC爲例,只有10%是現金儲備,其餘是黑石基金管理下的貨幣市場資產。

這種直接將資產變現的能力堪稱點石成金。以前只有联准会有此能力,如今只要能成爲穩定幣發行方,就可分享爲新興市場提供信用的鑄幣稅。此外,掌握水龍頭就能無限彈藥抄底。

BTC的Pizza,加密美元的野望

金融業代幣化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廣闊畫卷,是金融業的一次革命。目前,RWA將現實資產搬上區塊鏈,不僅可低成本將美元資產銷售全球、擴大買方市場,還能把美國優勢金融服務推廣至全世界。迄今爲止,全球投資者進入美國資本市場都需中介券商。完成KYC開戶後,還需將貨幣兌換成美元匯入指定帳戶。個人現金帳戶和投資帳戶碎片化,無法打通。券商運營資質還需在每個國家獲取。這種繁瑣的跨國金融市場結構將被簡單的錢包+前端與代幣+區塊鏈取代。只要資金在鏈上,結合去中心化KYC,就可參與所有符合條件的金融交易。RWA甚至能用美國金融服務爲發展中國家項目融資。

代幣金融產業化、規範化,不可避免地引入更多服務業。當美國硅谷主導產業創新,我們使用美元穩定幣,參與華爾街提供流動性、SEC監管的代幣金融工具。該找哪裏的律師?該找哪裏的稅務財會?該聽誰的政策指引?該看誰的臉色?不言自明。

行業擴張伴隨金融槓杆,證券、代幣增發,將給美國華爾街帶來直接信用資產財富。而美國以產業侵蝕所奪取的產業影響力,將讓美國資本獲得未來持續割羊毛的能力。

由於反洗錢和反恐需求,即使是支付也面臨合規壓力。目前狀況是:法幣死守支付賽道,穩定幣爭奪BTC交易媒介地位。

在支付領域,如果說加密資產優勢是鏈上約束,那麼美元優勢就是鏈下支付。加密資產美元穩定幣既有鏈上約束,又有鏈下支付。通過加密帳戶與籤名,中心化美元穩定幣都有背書人加密籤名。在落地支付方面,美國金融機構早已做好準備。

目前最普遍的數字資產儲值卡大多在最後落地時採用萬事達或維薩完成最後一公裏。萬事達和維薩就像小區門衛,讓哪家外賣進門,哪家就能獲得進入全球現實支付市場的門票。

即使不用穩定幣搶奪鏈上交易媒介地位,鏈下所有支付都繞不開持牌支付機構的脅迫。像萬事達和維薩擁有全球最廣泛的支付接口,迫使數字加密儲值卡發行商必須按其規則行事:用美元結算。只要發卡機構能做到標準KYC、AML,將各類加密資產合規轉化爲美元,使用美國金融機構就能替持幣者完成全球支付。幣安支付、Dupay支付都採用這種模式。在此過程中,數字加密資產僅作爲金融資產或儲值手段存在,在支付環節中無足輕重。

對多數非幣圈人士而言,用穩定幣付帳更直觀便捷。

利用全球化去中心網路,各國金融服務將直面零距離競爭。BTC的點對點現金系統也是一種金融服務。在這些更關聯法幣的資產中,穩定幣作爲基石充當底層貨幣更加便捷。

數字加密資產最大特性之一是對金融監管的穿透性。它既去中心化又匿名,讓各國監管機構無可奈何。不同於金融機構入駐某國就必須當地合規、獲取業務牌照。Web3是中本聰許給加密愛好者的無主之地,數字加密資產發行方無需實地設立辦公室或分支機構,就能在鏈上開展業務。美元穩定幣在支付領域有更高可預測性,更易被大衆接受。但僅有支付功能還不夠,還需像支付寶那樣具備理財功能。華爾街能爲客戶提供現成的一整套合規金融產品,滿足各類人羣各種需求。讓大衆在爲美國政府接盤後,還能爲華爾街再接一次盤。

BTC的Pizza,加密美元的野望

相比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好得多。幣安、OKX是優質交易所,難道紐交所、納斯達克、倫敦交易所就不是優質交易所嗎?上面的粉

BTC-0.3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鲸落见证者vip
· 07-27 08:58
btc还得买披萨还行?看跌
回復0
MerkleDreamervip
· 07-27 00:52
这披萨越吃越贵啊
回復0
GateUser-74b10196vip
· 07-27 00:27
哈哈牛批 一个披萨卖出一辆豪车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