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e V4前瞻:发链是老DeFi的必然归宿?

新手5/22/2024, 8:32:25 AM
Aave V4的前瞻概述了其即将到来的更新,包括统一流动性层以减少流动性分散、引入全自动利率调整机制、流动性溢价机制以动态调整借款利率、推出智能账户和金库功能以改善用户体验、动态风险参数配置、超额债务保护机制、与GHO稳定币的原生集成,以及Aave Network的规划。这些更新旨在提高资本效率、风险管理和用户体验,同时Aave Network的提出似乎带有老DeFi项目的一些倔强,其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仍存在疑问。

关于 Aave v4,一点总结,很多问题早就改该,也有一些规划似乎是老DeFi的倔强。是否每个大协议都应该发条链? (1-8)

1. 统一流动性层

  • 将所有资金供给和借出都集中管理,使得流动性不会分散在不同模块。

  • 允许协议在未来方便地添加或移除功能模块,而不需要迁移流动性,为长期扩展提供了便利。

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在Aave V2/V3/V4 的选项卡中来回切换,也不需要像当初V3升级时候那样要手动把资金从V2迁移到V3。

2. 模糊控制利率功能

Aave V4 提议采用全自动利率,能够调整利率曲线斜率。当前的设定由治理机制控制,不仅增加了治理负担,还降低了资本效率。模糊利率设计用于主动控制利率曲线的转折点,使其根据市场状态动态调整。基本利率将根据市场需求上升或下降,以此优化供应者与借款人的利率。

这一点是早就应该优化的,笨重的利率模型和冗长的治理流程已经让Aave苦不堪言,在之前 $CRV 被恶意做空事件中 Fraxlend 就已经以算法控制利率遥遥领先了,在资金被借空利用率过高的情况下优先偿还了利率模型更加健康的Fraxlend借款。

3. 流动性溢价机制

V4引入”流动性溢价”概念,根据抵押资产的风险状况(如中心化程度、市场风险等),动态调整借款利率。面对较高风险的抵押品,借款成本相对提高,反之,风险较低则有助于降低借款成本。

这一点是一个比较好的风险管理功能,许多山寨币在链上仍然有借贷需求,风险分级是可取的策略。

4. 推出智能账户(Smart Account)和金库(Vault)

大幅改善用户体验,允许用户使用单一钱包管理多头寸。智能账户旨在解决V3的一个主要用户体验问题:使用e-mode或隔离资产借款时,需要用多个钱包管理头寸。

引入智能账户后,用户可用一个钱包创建多个子账户,大大简化协议交互。智能账户还能实现用户呼声较高的”金库”功能。用户可以在智能账户中抵押资产借款,抵押品被锁定但不会进入流动性池,降低了风险溢出。

这也是非常好的、早就该出现的体验升级。

5. 动态风险参数配置

支持为单个资产创建独立的风险配置,降低清算风险。引入自动化资产下架机制,简化治理流程。

  • V3的风险参数调整(尤其是清算阈值)影响所有用户,降低阈值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清算,治理成本高。

  • V4引入动态配置功能,新的借款使用新配置,已有用户仍使用原有配置。

  • 配套推出自动化资产下架机制,治理层触发后,系统逐步调低资产的清算阈值直至归零,效果相当于该资产无法再完成借贷业务,等同于人工下架但简化了治理流程。

6. 引入超额债务保护机制,防止不良债务扩散。

共享流动性模型的一个弊端是资产积累超额债务会传染,V4引入新机制追踪资不抵债头寸,自动核算累积的超额债务,当超额债务超过既定阈值,相关资产自动失去借款能力,防止坏账扩散。

7. 提供与GHO稳定币的原生集成

支持在流动性层原生铸造GHO。

  • 引入GHO”软清算”AMM,仿照crvUSD。

  • 引入GHO紧急赎回机制,应对极端脱锚情况。

  • 允许存款人选择以GHO形式获取利息,协议将利息转换为GHO的抵押品,增强GHO稳定性。

8. Aave Network

Aave计划推出一个新的网络层,作为 GHO 稳定币和Aave借贷协议的核心枢纽。

  • 使用GHO支付费用。

  • 以Aave V4为枢纽。

  • $AAVE 作为去中心化验证者/排序器的主要质押资产。

  • 通过Aave Governance V3由社区控制该网络与以太坊的接口和交互。

  • 广泛使用账户抽象

  • 从Ethereum继承网络安全性。

Aave Labs表示会持续关注一层和二层网络的发展,为Aave社区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

关于Aave Network充斥着现在老DeFi倔强的味道,从目前公布的资料和状态来看,这似乎是连团队自己都没想好的一个决定,要做L1 or L2?怎么做?是否真的有必要?对于这些问题我是打问号的。

其实唯一比较明确的就是Aave未来始终是要打稳定币市场这个硬仗了,所有的规划都在为GHO创造场景。

由于这一轮应用层创新的匮乏,似乎真的是一轮属于基础设施的牛市,每个项目不带个Layer都不好意思去融资,有了“Layer” 估值一下子就上去了,而DeFi协议做大了以后是否真的有必要都去搞一条链,从目前看还很远,从我的角度来看,以太坊似乎就是那个链上的金融中心,不是说离开这里不行,而是对于一些对性能没有过度依赖的项目,似乎除了让自己变得“看起来更有用” 离开以太坊自己做一条链对使用产品的用户来说没有更多的提升,反而在初期有可能降低安全性。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panewslab],原文标题“Aave V4前瞻:发链是老DeFi的必然归宿?”,著作权归属原作者[陈默 cmDeFi ],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分享

目录

1. 统一流动性层

2. 模糊控制利率功能

3. 流动性溢价机制

4. 推出智能账户(Smart Account)和金库(Vault)

5. 动态风险参数配置

6. 引入超额债务保护机制,防止不良债务扩散。

7. 提供与GHO稳定币的原生集成

8. Aave Network

Aave V4前瞻:发链是老DeFi的必然归宿?

新手5/22/2024, 8:32:25 AM
Aave V4的前瞻概述了其即将到来的更新,包括统一流动性层以减少流动性分散、引入全自动利率调整机制、流动性溢价机制以动态调整借款利率、推出智能账户和金库功能以改善用户体验、动态风险参数配置、超额债务保护机制、与GHO稳定币的原生集成,以及Aave Network的规划。这些更新旨在提高资本效率、风险管理和用户体验,同时Aave Network的提出似乎带有老DeFi项目的一些倔强,其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仍存在疑问。

1. 统一流动性层

2. 模糊控制利率功能

3. 流动性溢价机制

4. 推出智能账户(Smart Account)和金库(Vault)

5. 动态风险参数配置

6. 引入超额债务保护机制,防止不良债务扩散。

7. 提供与GHO稳定币的原生集成

8. Aave Network

关于 Aave v4,一点总结,很多问题早就改该,也有一些规划似乎是老DeFi的倔强。是否每个大协议都应该发条链? (1-8)

1. 统一流动性层

  • 将所有资金供给和借出都集中管理,使得流动性不会分散在不同模块。

  • 允许协议在未来方便地添加或移除功能模块,而不需要迁移流动性,为长期扩展提供了便利。

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在Aave V2/V3/V4 的选项卡中来回切换,也不需要像当初V3升级时候那样要手动把资金从V2迁移到V3。

2. 模糊控制利率功能

Aave V4 提议采用全自动利率,能够调整利率曲线斜率。当前的设定由治理机制控制,不仅增加了治理负担,还降低了资本效率。模糊利率设计用于主动控制利率曲线的转折点,使其根据市场状态动态调整。基本利率将根据市场需求上升或下降,以此优化供应者与借款人的利率。

这一点是早就应该优化的,笨重的利率模型和冗长的治理流程已经让Aave苦不堪言,在之前 $CRV 被恶意做空事件中 Fraxlend 就已经以算法控制利率遥遥领先了,在资金被借空利用率过高的情况下优先偿还了利率模型更加健康的Fraxlend借款。

3. 流动性溢价机制

V4引入”流动性溢价”概念,根据抵押资产的风险状况(如中心化程度、市场风险等),动态调整借款利率。面对较高风险的抵押品,借款成本相对提高,反之,风险较低则有助于降低借款成本。

这一点是一个比较好的风险管理功能,许多山寨币在链上仍然有借贷需求,风险分级是可取的策略。

4. 推出智能账户(Smart Account)和金库(Vault)

大幅改善用户体验,允许用户使用单一钱包管理多头寸。智能账户旨在解决V3的一个主要用户体验问题:使用e-mode或隔离资产借款时,需要用多个钱包管理头寸。

引入智能账户后,用户可用一个钱包创建多个子账户,大大简化协议交互。智能账户还能实现用户呼声较高的”金库”功能。用户可以在智能账户中抵押资产借款,抵押品被锁定但不会进入流动性池,降低了风险溢出。

这也是非常好的、早就该出现的体验升级。

5. 动态风险参数配置

支持为单个资产创建独立的风险配置,降低清算风险。引入自动化资产下架机制,简化治理流程。

  • V3的风险参数调整(尤其是清算阈值)影响所有用户,降低阈值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清算,治理成本高。

  • V4引入动态配置功能,新的借款使用新配置,已有用户仍使用原有配置。

  • 配套推出自动化资产下架机制,治理层触发后,系统逐步调低资产的清算阈值直至归零,效果相当于该资产无法再完成借贷业务,等同于人工下架但简化了治理流程。

6. 引入超额债务保护机制,防止不良债务扩散。

共享流动性模型的一个弊端是资产积累超额债务会传染,V4引入新机制追踪资不抵债头寸,自动核算累积的超额债务,当超额债务超过既定阈值,相关资产自动失去借款能力,防止坏账扩散。

7. 提供与GHO稳定币的原生集成

支持在流动性层原生铸造GHO。

  • 引入GHO”软清算”AMM,仿照crvUSD。

  • 引入GHO紧急赎回机制,应对极端脱锚情况。

  • 允许存款人选择以GHO形式获取利息,协议将利息转换为GHO的抵押品,增强GHO稳定性。

8. Aave Network

Aave计划推出一个新的网络层,作为 GHO 稳定币和Aave借贷协议的核心枢纽。

  • 使用GHO支付费用。

  • 以Aave V4为枢纽。

  • $AAVE 作为去中心化验证者/排序器的主要质押资产。

  • 通过Aave Governance V3由社区控制该网络与以太坊的接口和交互。

  • 广泛使用账户抽象

  • 从Ethereum继承网络安全性。

Aave Labs表示会持续关注一层和二层网络的发展,为Aave社区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

关于Aave Network充斥着现在老DeFi倔强的味道,从目前公布的资料和状态来看,这似乎是连团队自己都没想好的一个决定,要做L1 or L2?怎么做?是否真的有必要?对于这些问题我是打问号的。

其实唯一比较明确的就是Aave未来始终是要打稳定币市场这个硬仗了,所有的规划都在为GHO创造场景。

由于这一轮应用层创新的匮乏,似乎真的是一轮属于基础设施的牛市,每个项目不带个Layer都不好意思去融资,有了“Layer” 估值一下子就上去了,而DeFi协议做大了以后是否真的有必要都去搞一条链,从目前看还很远,从我的角度来看,以太坊似乎就是那个链上的金融中心,不是说离开这里不行,而是对于一些对性能没有过度依赖的项目,似乎除了让自己变得“看起来更有用” 离开以太坊自己做一条链对使用产品的用户来说没有更多的提升,反而在初期有可能降低安全性。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panewslab],原文标题“Aave V4前瞻:发链是老DeFi的必然归宿?”,著作权归属原作者[陈默 cmDeFi ],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