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让你重新设计整个 Web3 应用架构——你会从哪开始?



所谓 intent-centric 架构,说白了就是把“用户想要什么”变成第一优先级的需求,不再是按钮后的隐藏参数,而是整个系统运转的中心。

用户只需要描述“我想干嘛”,剩下的匹配、条件约束、对手方查找、最后的交付,全由系统自动协调。

比如我说:“我想用 100 个 stETH 换等值的 RWA 资产,必须是最优性价比,并且今天之内完成。”

如果自己来做这个动作,要么找 aggregators 做路由,要么在多个池子里下单、比较、等成交,还不一定能达成。而在 intent-centric 系统中,这个需求会被解构成明确的意图,广播出去,让有能力 fulfill 的 solver 来处理并 settle。

Anoma 把这种系统拆解成四大模块:
1⃣Intent:用户的愿望、约束条件
2⃣Counterparty Discovery:找到可以匹配的另一方
3⃣Solving:找到最优方案
4⃣Settlement:最终交付和链上达成
这四块其实就构成了未来应用的最小公因式。

很多你熟悉的复杂 DApp,比如 OpenSea、Gitcoin、CoWSwap,归根到底也都围绕这几个动作在运作。只是传统架构让这套流程又重又碎,用户体验不统一,开发难度还高。

intent-centric 的好处,就是把这一切抽象出来、标准化。最重要的是自带去中心化属性。

在 Anoma 的设计中,solver 和 settlement 是开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成为 fulfill intent 的参与者,不是中心化的 router,也不是默认预置的“唯一路径”。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Anoma 后面还会讲 identity、data flow control 等更底层的东西。整个 intent 架构可能会是“后智能合约时代”的入口。

我个人非常看好 intent-centric 架构,甚至觉得它有机会像当年“账户模型”、“EVM”那样,重新定义链上应用的结构。
STETH0.49%
RWA1.59%
DAPP-0.33%
GITCOIN2.28%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