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长文本处理能力进展:从4000到40万token的竞争与挑战

robot
摘要生成中

大模型厂商卷长文本背后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处理长文本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最初的4000 token到如今的40万token,大模型在长文本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多家顶级大模型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将拓展上下文长度作为升级重点。例如,OpenAI通过多次升级将GPT-3.5和GPT-4的上下文长度分别提升至1.6万和3.2万token。Anthropic更是一次性将上下文长度扩展到10万token。国内的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 Chat支持输入约40万token的文本。

长文本处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意味着模型可以处理更多信息,还为金融、法律、科研等专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领域往往需要处理大量复杂文档,对摘要总结、阅读理解和问答能力有较高要求。

然而,支持更长的上下文输入并不等同于模型性能的全面提升。研究表明,模型对上下文内容的有效利用才是关键。目前,长文本技术的探索仍在继续,40万token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推动长文本技术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解决当前应用落地困境,如虚拟角色场景中的记忆问题、专业领域的深度内容分析等。

  2. 为未来Agent和AI原生应用提供支持,这些应用需要依靠历史信息进行决策和保持连贯体验。

  3. 通过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减少模型的幻觉问题,提高推理准确性。

  4. 推动大模型向专业化、个性化和深度化方向发展,为产业落地和超级APP的出现铺平道路。

然而,长文本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可能三角"的困境:文本长度、注意力和算力之间的矛盾。这主要源于Transformer结构中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复杂度随上下文长度呈平方级增长。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案:

  1. 借助外部工具辅助处理长文本,如将长文本切分为多个短文本处理。

  2. 优化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如LongLoRA技术通过分组计算降低计算量。

  3. 对模型进行优化,如LongLLaMA通过微调实现对更长序列的外推。

尽管长文本技术仍面临挑战,但它为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落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大模型厂商将继续在文本长度、注意力和算力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更强大的长文本处理能力。

TOKEN-2.3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OnlyOnMainnetvip
· 07-21 19:31
处理那么长的文章能吃得消吗...
回复0
踏空资深专业户vip
· 07-20 07:14
看着就烧钱!想想电费就头大
回复0
TheShibaWhisperervip
· 07-20 07:13
打破天花板咯~
回复0
Ser_Ngmivip
· 07-20 06:52
别卷了 已经40万了还没够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