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比特币突破11万美元 价值投资机会仍在
比特币突破11万美元再创新高:价值投资现在入场晚不晚?
比特币价格突破11万美元大关,点燃了市场热情。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牛市回来了"的欢呼。然而,对于那些错过入场机会的投资者来说,这一刻更像是内心的自我拷问:我又晚了吗?应该在回调时果断买入吗?未来还会有机会吗?
这引出了我们讨论的核心:在像比特币这样以极端波动性著称的资产中,是否真的存在"价值投资"的视角?这种看似与其"高风险、高波动"特性相悖的策略,能否在这场动荡的游戏中捕捉到"不对称"的机会?
在投资世界中,不对称指的是潜在收益远远超过潜在损失的情况,或反之。乍看之下,这似乎并非比特币的特征。毕竟,大多数人对比特币的印象是:要么一夜暴富,要么血本无归。
然而,在这种两极化的认知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可能性:在比特币周期性的深度下跌中,价值投资的方法可能创造出极具吸引力的风险回报结构。
回顾比特币的历史,它曾多次从高点暴跌80%,甚至90%。在这些时刻,市场笼罩在恐慌和绝望中,投降式抛售让价格仿佛回到了起点。但对于深刻理解比特币长期逻辑的投资者来说,这正是经典的"不对称"机会——冒着有限的损失风险,换取潜在的巨大回报。
这样的机会并不常有。它们考验投资者的认知水平、情绪控制力和长期持有的信念。这引出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比特币真正具备"内在价值"?如果有,我们该如何量化和理解它,并据此制定投资策略?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踏上这段探索之旅:揭示比特币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逻辑,阐明"血流成河"时不对称性的闪光点,并思考价值投资的原则如何在去中心化时代焕发新生。
不过,你首先需要明白一点:在比特币投资中,不对称机会从未稀缺;事实上,它们比比皆是。
为什么比特币有如此多的不对称机会?
如果你今天浏览社交平台,你会看到对比特币牛市的铺天盖地的庆祝。价格突破11万美元,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市场永远属于先知和幸运儿。
但如果你回顾过去,就会发现这场盛宴的邀请函其实是在市场最绝望的时刻发出的;只是许多人缺乏打开它的勇气。
历史上的不对称机会
比特币的增长历程从来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曲线,它的历史剧本交织着极端的恐慌与非理性的狂热。每一次深度下跌背后,都隐藏着极具吸引力的"不对称机会"——你承担的最大损失有限,而获得的回报可能是指数级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用数据说话。
2011年:-94%,从33美元跌至2美元
这是比特币首次"广为人知"的时刻,价格在半年内从几美元飙升至33美元。但很快,崩盘接踵而至。比特币价格暴跌至2美元,跌幅达94%。
想象当时的绝望:主要极客论坛一片荒凉,开发者逃离,甚至核心比特币贡献者也在论坛上表达对项目前景的怀疑。
但如果你当时"赌一把",投入1000美元,当多年后比特币价格突破1万美元时,你的持仓将价值500万美元。
2013-2015年:-86%,某交易平台崩盘
2013年底,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吸引了全球目光。但好景不长。2014年初,全球最大的某交易平台宣布破产,85万个比特币从区块链上消失。
一夜之间,媒体口径一致:"比特币完了。"主流媒体都在头版报道了该交易平台丑闻。比特币价格从1160美元跌至150美元,跌幅超过86%。
但随后发生了什么?到2017年底,同样的比特币价格达到了2万美元。
2017-2018年:-83%,ICO泡沫破裂
2017年是"全民投机年",比特币进入公众视野。无数ICO项目涌现,白皮书充斥着"颠覆"、"重构"和"去中心化未来"等词汇,整个市场陷入狂热。
但潮水退去,比特币从历史高点近2万美元跌至3200美元,跌幅超过83%。那一年,华尔街分析师冷嘲热讽:"区块链是个笑话";监管机构提起多起诉讼;散户被清算离场,论坛一片寂静。
2021-2022年:-77%,行业"黑天鹅"连环爆炸
2021年,比特币书写了新神话:每枚价格突破6.9万美元,机构、基金、国家和散户蜂拥而入。
但仅仅一年后,比特币跌至1.55万美元。Luna崩盘、三箭资本清算、FTX爆炸......接连不断的"黑天鹅"事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摧毁了整个加密市场的信心。恐惧与贪婪指数一度跌至6(极度恐惧区),链上活动几乎冻结。
然而,到2023年底,比特币悄然回升至4万美元;2024年ETF获批后,更是一路飙升至今天的9万美元。
比特币不对称机会的来源
我们看到,比特币在历史上看似灾难性的时刻屡次实现惊人反弹。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常被嘲笑为"击鼓传花"游戏的高风险资产能在崩盘后反复崛起?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它能为耐心且知识渊博的投资者提供如此强烈的不对称投资机会?
答案在于三个核心机制:
机制一:深层周期+极端情绪导致价格偏差
比特币是全球唯一24/7开放的自由市场。没有熔断机制,没有做市商保护,也没有央行兜底。这意味着它比任何其他资产更容易放大人类的情绪波动。
在牛市中,FOMO(错失恐惧)主导市场,散户疯狂追高,叙事飞涨,估值严重透支;在熊市中,FUD(恐惧、不确定、怀疑)充斥网络,"割肉"呼声此起彼伏,价格被踩入尘土。
这种情绪放大的周期导致比特币经常进入"价格严重偏离真实价值"的状态。而这正是价值投资者寻找不对称机会的沃土。
一句话总结:在短期内,市场是投票机;在长期内,它是称重机。比特币的不对称机会出现在称重机启动之前的时刻。
机制二:极端价格波动,但死亡概率极低
如果比特币真是媒体常常耸人听闻的"随时可能归零"的资产,那么它确实没有投资价值。但事实上,它挺过了每一次危机——而且变得更强大。
2011年,跌至2美元后,比特币网络照常运行。
2014年,某交易平台崩盘后,新交易平台迅速填补空白,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2022年,FTX破产后,比特币区块链继续每10分钟生成一个新区块,未曾中断。
比特币的底层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宕机历史。其系统韧性远超大多数人的理解。
换句话说,即使价格再腰斩,再腰斩,只要比特币的技术基础和网络效应仍在,就不存在真正的归零风险。我们拥有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结构:短期下行风险有限,长期上行空间开放。
这就是不对称。
机制三:内在价值存在但被忽视,导致"超卖"状态
许多人认为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因此其价格可以无限制下跌。这种观点忽略了几个关键事实:
比特币具有算法稀缺性(2100万枚硬性上限,由减半机制强制执行);
它由全球最强大的工作量证明(PoW)网络保护,生产成本可量化;
它受益于强大的网络效应:超过5000万个地址有非零余额,交易量和算力屡创新高;
它已获得主流机构甚至主权国家的认可,作为"储备资产"(ETF、法定货币地位、企业资产负债表)。
这引出了最具争议但至关重要的问题:比特币有内在价值吗?如果有,我们如何定义、建模和衡量它?
比特币会归零吗?
有可能——但概率极低。某个网站记录了比特币被媒体宣告"死亡"的430次。
然而,在这个死亡宣告计数下方,有一个小注释:如果你每次比特币被宣告死亡时买入100美元的比特币,今天你的持仓将价值超过9680万美元。
你需要明白:比特币的底层系统十多年来稳定运行,几乎没有宕机。无论是某交易平台崩盘、Luna失败,还是FTX丑闻,其区块链始终每10分钟生成一个新区块。这种技术韧性提供了强大的生存底线。
现在,你应该能看出,比特币并非"毫无根据的投机"。相反,其不对称潜力之所以突出,正是因为其长期价值逻辑存在——却常常被市场的情绪严重低估。
这引出了下一个根本问题:一个没有现金流、没有董事会、没有工厂、没有分红的比特币,真的能成为价值投资的对象吗?
比特币可以进行价值投资吗?
比特币以其剧烈的价格波动而臭名昭著。人们在极端的贪婪与恐惧之间摇摆。那么,像这样的资产如何适合"价值投资"?
一边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的经典价值投资原则——"安全边际"和"折现现金流"。另一边是比特币——一种没有董事会、没有分红、没有收益、甚至没有法人实体的数字商品。在传统价值投资框架下,比特币似乎没有立足之地。
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如何定义价值?
如果我们超越传统的财务报表和分红,回归价值投资的核心本质——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并持有直到价值显现——那么比特币不仅可能适合价值投资,甚至可能比许多股票更纯粹地体现"价值"的概念。
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之父,曾经说过:"投资的本质不在于你买什么,而在于你是否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买入。"
换句话说,价值投资不仅限于股票、公司或传统资产。只要某物具有内在价值,且其市场价格暂时低于该价值,它就可以成为价值投资的有效目标。
但这引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使用传统的市盈率或市净率等指标来估算比特币的价值,它的内在价值到底从何而来?
虽然比特币没有像公司那样的财务报表,但它远非毫无价值。它拥有一个完全可分析、可建模、可量化的价值体系。虽然这些"价值信号"不像股票那样被整理成季度报告,但它们同样真实——甚至可能更加一致。
我们将从供需两个关键维度探索比特币的内在价值。
供给侧:稀缺性与程序化通缩模型(存量-流量比)
比特币价值主张的核心在于其可验证的稀缺性。
固定总供应量:2100万枚,硬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