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风险管理全攻略:从事前验证到事后治理的全面防护措施

DeFi的风险管理:从事前到事后的全方位防护

DeFi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涵盖了资产交易、借贷、保险和各类衍生品等多个领域。除了信用服务外,传统金融中的大多数服务都可以在DeFi协议中找到对应。这些协议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和自动运行,没有中央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合约的风险控制成为了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DeFi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特性,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 代码风险:包括以太坊底层代码、智能合约代码和钱包代码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历史上的DAO事件、近期的某DEX漏洞攻击以及各类钱包被盗事件都属于这一类风险。

  2. 业务风险:主要指在业务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可能被利用进行合理攻击或操纵。例如早期的FOMO3D被堵塞攻击,以及某项目因使用了不够安全的预言机而被攻击者压低价格盗取资产。这类攻击者通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对DeFi项目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3. 市场波动风险:一些DeFi项目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极端市场情况,导致在剧烈波动时出现穿仓现象。2020年3月12日某稳定币项目遭遇的困境就是典型的市场极端波动风险案例。

  4. 预言机风险:预言机作为提供全局变量的关键基础设施,对大多数DeFi项目至关重要。如果预言机遭到攻击或出现故障,依赖它的DeFi项目可能会陷入崩溃。业内普遍认为,预言机将成为未来DeFi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而任何存在中心化风险的预言机最终都难以持续。

  5. "技术代理"风险:主要指不熟悉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的普通用户,在使用中心化团队开发的"便利"交互工具时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在设计DeFi项目时,应当将上述所有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完善的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在文档中明确提示,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实际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大多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实施,少部分则通过社区治理(主要是链上治理)来完成。

以下是一个DeFi风险管理框架,主要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事前:重点是对合约代码进行形式化验证。这包括深入理解合约使用的方法、资源甚至指令的边界,以及这些元素在组合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未经充分论证的方法或边界不明确的组合都不应该被采用。这种验证过程更接近数学论证,而非传统的软件开发测试。优秀的合约开发应该建立在已经过论证的方法组合之上。

事中:主要包括停机设计和异常触发设计。这意味着合约能够识别并干预潜在的攻击行为,包括自动停机和治理停机两种机制。异常触发则是对合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超出预期现象进行控制和管理,通常是自动执行的,通过触发机制来调整风险管理变量。

事后:事后风险管理包含几个方面。首先是代码漏洞的修正,通常通过链上治理(DAO)方式进行。其次,如果治理资产本身遭到攻击,可能需要进行合约分叉,这是业界常常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还可以通过保险机制来降低潜在损失,以及利用链上数据追踪与相关机构合作追回损失。

当前业界对DeFi安全的理解仍处于早期阶段,思维方式也相对传统。要适应未来发展,必须引入边界、完备性、一致性、形式化验证、停机、异常触发、治理、分叉等新概念和方法。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才能为DeFi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DEFI-2.3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2
  • 分享
评论
0/400
Meme币操盘手vip
· 07-23 16:20
社会向量不对齐
查看原文回复0
LayerZeroHerovip
· 07-23 16:12
代码审计要过硬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