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稳定币重塑全球资金流转 B2B跨境支付迎来新时代
稳定币重塑全球资金流转的新范式
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领域最实用的工具之一,正在为传统金融支付体系提供全新高效的基础设施。过去一年来,稳定币总市值增长超过50%,目前已突破2500亿美元,支撑着全球数万亿规模的支付资金高效流转。
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稳定币的价值:它充分体现了区块链即时转移资金与价值的核心能力,为在链上构建完整商业闭环创造了可能。然而,真正的企业级支付场景远比简单的点对点转账复杂得多。
目前面向企业的稳定币应用多采用"稳定币三明治"架构:用区块链替代传统支付通道的横向价值/资金传输,上下两端仍依赖传统金融支付体系。这种设计虽有明显改进,却也限制了区块链优势的充分发挥。
本文将从全球资金转移的视角,探讨稳定币如何应用于跨境支付:
一、稳定币支付的背景
在稳定币的诸多应用中,B2B企业支付最为引人注目。最新报告显示,去年月均B2B企业支付额从7.7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某支付平台称,稳定币占其交易量近一半,49%的客户积极使用稳定币支付。
头部企业的内部数据更能反映细分市场规模。据报道,某大型支付公司年处理量约15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来自B2B企业支付。另一家公司公布的年化交易规模为120亿美元。
全球支付的使用日益普及,主要是因为当传统金融支付基础设施愈发陈旧时,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优势更加凸显。尽管传统网络每年促成超100万亿美元的全球支付额,企业和银行仍面临复杂性和延迟等巨大挑战。
二、全球跨境支付的几种模式
2.1 基于SWIFT的银行基础设施
在不同国家银行间的交易中,整个流程被拆分为"消息传递清算"和"资金结算"两部分:某系统负责在银行间传递转账指令,而实际资金流动仅发生在已预先开设往来账户、可直接进行借贷转账的银行之间。
只有双方银行都已接入该系统并互为合作伙伴,才能完成最终转账。若无直接合作关系,就必须串联具备相应接口和头寸的代理行,才能完成资金结算。
随着需要更多中介银行,结算时间延长至数日、费用上涨、追踪困难等问题随之而来。这导致即便是邻国间的跨境支付,也需绕道其他地区的银行,带来极大不便。
2.2 基于PSP的跨境资金池模式
跨境资金传输商(XBMT)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旨在让企业无需直接通过传统通道也能完成全球付款。这种能力也被称为"全球多币种账户"或"本地收款账户"。
其本质是跨境资金池模式,核心服务是为企业提供多币种资金池,实现不同国家间灵活付款。
XBMT负责管理合规性和银行关系,企业则获得单一的多币种银行产品,构成一个"闭环"。这意味着没有外部运营商或依赖项增加成本或复杂性。内部账本如同三明治里的肉,各地区的本地收款账户则是面包。流动性在各账户间进行内部管理。
尽管表面光鲣,XBMT仍建立在传统轨道之上,通过精巧的流动性管理来"制造"即时到账体验。然而,这类设计的速度与规模,始终受制于XBMT在特定国家的可用流动性,以及其底层结算轨道自身的清算时效。
某些支付公司在发达国家已构建相对完整的"全球多币种账户"或"本地收款账户",能实现相对"零成本"的资金下发。这对比"稳定币三明治"模式两端需要有出入金成本,会有更大的费用优势。
因此,采用稳定币支付还需要有明确的场景优势,不能一概而论。
2.3 稳定币模式
稳定币代表了更底层的跃迁:它借助区块链技术,重构互联网商业的运作方式。
稳定币的结算周期等同于其发行区块链的出块时间,与传统转账相比,这是跨越数量级的提速。任何依赖传统方式的系统,都可以被一条共享、可验证的账本取代,该账本可以追踪稳定币发行与所有权。
更关键的是,稳定币通常部署在智能合约平台之上,使得传统银行轨道无法实现的创新系统与工作流成为可能。在开放、可验证的协议之上,任何人都能无需许可地为稳定币添加功能。
从宏观视角看,更快速、更具交互性的金融支付可以直接放大全球GDP:企业能更快收款,资金即可更快进入下游流程,从而削减因结算延迟带来的管理成本与资金占用。当结算周期从"天"压缩到"秒"或"分钟",其连锁效应将席卷整个经济体。同时,可验证标准的存在,让金融创新第一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无需许可地发生,这是传统金融体系无法企及的质变。
三、稳定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应用
3.1 企业资金管理
以企业资金管理为例:假设一家公司在某日期有在B国以货币b付款的义务。他们必须在付款到期前准备从A国以货币a进行的资金转移。
这是预付资金流程,企业财务团队必须考虑及时执行付款所需的准备时间。
团队必须在本地银行开设账户,以便按时执行付款。有时,为支持这一点,公司可能向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寻求短期贷款。全球资金结算拖延时间越长,外汇风险敞口就越大,企业财务部门的资本要求也就越高。对于只想执行全球支付的企业来说,管理衍生品以对冲货币风险并计算短期流动性会增加大量运营开销。
稳定币能够通过消除对国际结算延迟控制的要求,简化了这一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稳定币三明治"结构的作用:虽然两端的初始入金与出金仍必须触及法币体系,但稳定币的存在使得两段法币"坡道"之间的资金流动得以顺畅完成。
通过使用稳定币,整个处理过程被拆分成在A国和B国各自境内进行本地转账,而区块链则在中间完成双方之间的全球流动性结算。(注意:要让这笔兑换成功,链上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才能把A稳定币换成B稳定币。)
3.2 B2B企业支付
全球B2B企业支付的流程与企业资金管理类似,但B2B场景能获得更大收益,因为B2B支付往往更复杂,且其成功与否可能牵动企业运营的其他环节。
在这类支付中,不同国家的银行通常与某项服务或货物的交付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各方对支付进度的追踪会更加敏感。例如,在前文提到的"预融资"示意图中,预融资成本的高低可能取决于一笔来账的实时状态。
此外,如果企业所需要的支付通道较为冷门,它们往往需要通过多条国际中转路径才能完成资金划拨,这样的路径可能缺乏清晰的进度通报机制,而且受限于银行非全天候的营业时间,支付时间极易被拉长。
当这些B2B跨境付款流程在链路中间通过稳定币执行时,企业层面会浮现一系列额外收益:
3.3 卡组织网络结算
在卡组织网络中,发卡机构将代表持卡人向商户的收单银行发送付款,收单银行接收付款并将其记入商户账户。这些银行不直接结算债务;它们均已接入某支付网络,在工作日的银行营业时间内在银行之间进行净额结算。每家银行必须保持预付余额,以便及时电汇。
某支付公司早在2021年就已开始试行使用稳定币进行收单行与发卡行之间的结算。这种使用稳定币的方式取代了电汇流程,转而使用以太坊和Solana上的USDC。在完成特定日期的卡片授权后,该公司会使用USDC从交易双方的银行扣款或贷记。
由于该系统运行于公司内部网络,其净效应使网络中的合作伙伴受益。这与XBMT的闭环系统最为相似,但卡组织网络的庞大规模使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受益(因为他们之前必须管理全球支付)。
稳定币的优势与资金管理类似,但这些优势归属于网络内的银行:它们可以降低及时进行国际转账所需的资本要求,从而避免外汇风险。此外,区块链的开放性、可验证性和可编程性为网络内部银行之间的信贷和其他金融基础奠定了基础。
四、展望
目前大多数稳定币应用仍停留在"三明治"结构本身,并未进一步突破。现实中,极少企业真正使用链上支付和稳定币。只要任何环节还需要触碰法币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