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加密货币应用的真实见闻:从去中心化到价值重构

非洲的加密货币:简单而纯粹

几个月前,我再次来到非洲大陆。皮卡车驶过扬起的黄土,落日余晖勾勒出这片土地陌生又熟悉的轮廓。置身异乡,让我有了更多空间思考自己的身份、所从事的加密货币行业,以及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加密货币能给非洲欠发达国家带来与世界再次同步的机会。从这些国家对加密货币的信念和决心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再满足于与旧制度、旧体系的妥协。相比于在泥潭中挣扎,它们更愿意全面拥抱加密货币,奔向光明的未来。

近期,我有机会与Athena深入交流,聊起她进入非洲、接触加密货币后一直坚持的信念。她将继续创业之路,深入非洲,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追随她那个朴实无华的信仰。以下是Athena的分享:

在Token2049结束之际,经过这些天与同行的深入交流,以及弥漫的消极情绪,关于"加密货币行业是否已经结束"的讨论,让我想起几周前的一件小事:

我已在巴黎生活两年。一天,正在家门口的咖啡馆远程工作时,突然收到一个来自乌干达的微信语音电话。寒暄之后,我才意识到,离开非洲的传统行业投身加密货币,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

来电的是乌干达政府的高级顾问,他随总统出访中国。在我曾经在非洲工作的几年里,先后为央企和联合国国际发展系统服务,致力于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和普惠金融。在他的帮助下,我参与了中乌合作招商引资、乌干达妇女手工业促进等多个项目,并结下了友谊。

关于那几年在非洲的经历,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有高端的经历,如与塞内加尔总统在他家中畅谈;也有惊险的遭遇,如好友的男友在肯尼亚首都一次恐怖袭击中不幸遇难,而我因临时改变行程,避开了埃塞俄比亚航空史上最严重的空难。然而,我高中同学和朋友的同事等几个熟人在那次空难中失去了生命。尽管如此,我离开非洲的决定仍然是坚定的。

这还要从我与加密货币的偶然相遇说起。有趣的是,七年过去了,每当我在咖啡厅与加密货币圈的新老朋友聊天时,非洲的故事仍然是每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仿佛非洲成了一个逃离现实困境的乌托邦,一种将异域冒险浪漫化的心理寄托。

然而,我认为,那些关于加密货币应用价值的深刻问题和答案,其实都蕴含在那些看似浪漫飘渺的故事里。

非洲的Crypto,简单又纯粹

价值的转移:资金流向与使用

思考加密货币行业是否已经终结这样的根本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上几次全球价值链的转移过程,审视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为什么某些交易平台会有"增加资金自由度"这样的口号。

从历史的角度看,全球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蒸汽革命"起源于英国蒸汽机的发明,极大提升了生产力,使小规模手工业纺织作坊转变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电力革命"中,英美德法等国在电力、化工、重工业等领域取得突破,欧洲的工业体系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次革命则是我们熟知的"信息革命"。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工业、自动化等产业的兴起,推动美国、日本等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同时,"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在20世纪后半期也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发展高级制造业和金融业,融入世界价值链体系。

可以看出,每一轮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的变革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一些国家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到世界价值分配体系中。中国得益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学习了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崛起的经验,在沿海发达地区建设特区、工业园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基数大且勤劳的"比较优势",再加上开放市场、引入外资,从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在当时的世界价值链分配中确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跨越百年的几次宏大产业革命的细节可以展开讨论,此处不表。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产业革命也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而非洲,由于长期被殖民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复杂的产业政策和国际政治因素,一直未能参与到这个"分蛋糕"的过程中。

那么,非洲真的很贫穷吗?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是全球私人飞机密度最高的机场之一。交易所上线非洲本地支付通道后,非洲的人均交易量远超欧洲和亚洲国家。非洲富人的财富程度超出我们的一般认知。由于非洲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农业资源丰富,依靠原材料直接出口的第一产业,非洲的上层阶级可以世代衣食无忧;普通民众则只能在服务业中勉强糊口。整个大陆的制造业几乎空白,金融业被垄断,由于基础设施缺乏,金融服务成本极高,普通人难以拥有银行账户或支付转账费用。严重的贫富差距是非洲最普遍的社会现状。

非洲的Crypto,简单又纯粹

在一次国际组织的调研中,吉布提政府安排我们住在凯宾斯基酒店,这是该国最豪华的酒店,每晚300美元,相当于很多当地人半年的收入。我至今记得一个画面:在酒店的红海沙滩上,白人商人躺在椅子上抽雪茄高谈阔论,而黑人服务员端着托盘,背挺得笔直,白衬衫和红马甲与黑皮肤形成鲜明对比,他望着远处红海上的雾气,眼神中充满麻木和迷茫。

而我们当时的工作,是一群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年轻精英,要设计如何分配国际组织给非洲的援助资金,以及如何确保这些资金产生实际效果。我们中有一位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女孩,听说我们要住在每晚300美元的豪华酒店时,含着泪水拒绝入住,她认为这是对她所从事工作的讽刺。然而,当她看到普通人的住宿条件 - 50度高温下烤得咯吱作响的铁皮房时,又默默收回了她的坚持。

大约在那个时候,我决定放弃那份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作看似充满同情心,我们讨论产业转移,谈论如何让非洲发展制造业,融入价值链,让普通人进入工厂,学习中国和东南亚的制衣制鞋经验。我甚至在塞内加尔的中资工厂里待了一个月,面试女工,观察她们生产出口给欧美的低端阿迪达斯和耐克运动裤。但这一切进展太慢了,在整个传统"援助"体系中,受益最多的可能并不是那些被"授之以渔"的非洲女工,而是坐在伦敦办公室里写报告和做项目审计的高级文员,还有我们这些拿着出差经费住300美元酒店的国际组织精英。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在整个链条中,高达70%的资金都消耗在了"证明这些钱如何使用,用在哪里,生成审计报告和影响力报告"上。

我开始关注区块链,关注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革命,成为了改变货币、改变非洲、改变广大贫困群众命运的关键。

非洲的Crypto,简单又纯粹

真正的去中心化,在坎帕拉的菜市场

几年前,乌干达总理的儿子成立了一个加密货币组织,几个在英美留学的"官二代"和技术爱好者聚在一起,开发了几个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小项目,比如可以在没有3G网络的地方,用非智能手机点对点转账加密货币。非洲人更了解非洲人的需求,他们大部分本地人都在使用只能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非智能机。由于很多非洲人没有银行账户,也不愿意跑很远去找个汇款服务点或为数不多的银行做转账和汇款,本地人的汇款方式很简单直接:基于USSD技术的手机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给朋友直接汇款,每个人的手机号就是他们的"钱包"/账户,话费余额就是账户余额。

我跟随这个组织的朋友亲身体验了一次流畅的"注册开户、身份验证、转账"流程:在坎帕拉菜市场旁边的电信运营商处买了一部50美元的手机,排队后,柜台工作人员熟练地完成了身份验证流程,全程只用了3分钟,工作人员还帮我用现金充值了"话费"。村里有很多固定和流动的官方/非官方的小亭子(服务点),当你想"取现"时,就去找亭子值班的"村民代表",给他发短信转账,他给你现金。"充值"则是相反的流程。整个过程体验非常顺畅,而且完全点对点,没有第三方介入,完全解决了信任问题。这种产品和流程不仅在首都,而且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应用。

后来我加入了某交易平台,第一年就是响应平台创始人的"大规模采用"愿景,在非洲建立真正完全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网络。我们从最基础的慈善项目开始实施,创立了全球首个完全"透明"的点对点捐赠平台。由于区块链的特性,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监督每一笔加密货币捐赠,在不通过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下,直接到达乌干达村民的钱包地址。村民们又用加密货币从接受加密货币的菜农供应商那里购买土豆、白菜,全程没有法定货币的介入。菜农需要法定货币时,会定期通过本地交易所或场外交易将加密货币兑换成当地法定货币。

后来,我们还在某公链上发行了全球首个(可能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价值稳定币":粉红币。与其他稳定币不同,粉红币不与任何法定货币"价格"挂钩,而是与物品价值挂钩:每一枚粉红币,对应一个女孩在乌干达使用一年的卫生巾的"价值"。这个项目的起源,是因为在当地发放食物时,与当地人交谈,发现"月经羞耻"仍广泛存在于当地女性群体中。由于缺乏性教育,以及卫生巾价格昂贵难以购买,很多女性在经期使用树叶草皮代替卫生巾,造成严重妇科问题。很多女孩14岁就要结婚生子,过早的怀孕又加剧了这个问题,直接导致很多女孩在生育中死于感染。拿到粉红币的女孩,都可以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跑路预警Botvip
· 17小时前
区块链圈里新韭菜慢练啊~
回复0
鱿鱼丝加班狗vip
· 17小时前
散户必看好机会!
回复0
NFT_考古学家vip
· 17小时前
非洲这块试验田真不错!
回复0
gaslight_gasfeezvip
· 17小时前
咋还有说故事的...泥潭??
回复0
SelfSovereignStevevip
· 17小时前
非洲很需要这些
回复0
资损元宇宙流浪汉vip
· 17小时前
这里充满信仰的光啊
回复0
快照民工vip
· 18小时前
谁懂!币圈基建就靠非洲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