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密资产新规出台 限制匿名交易引争议

robot
摘要生成中

欧盟出台加密资产新规 "开盒令"引发争议

2024年1月中旬,欧盟作为全球首个制定全面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主要司法管辖区,再次提出在反洗钱监管规则中针对加密货币转账和私人钱包增加更严格的限制,包括限制匿名交易和增加平台KYC义务等。

3月23日,欧盟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将这一构想落实为现实,出台了最新的反洗钱"开盒令"。本文将解读这项新法,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示范效应。

欧盟最新加密资产"开盒令"概述

"开盒"一词源自行业黑话,现在泛指揭露网民真实身份信息的行为。欧盟此次出台的针对加密货币的最新反洗钱新规被称为"开盒令",主要是因为其监管宗旨在于消除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以此规制洗钱和利用加密资产逃税、逃避监管转移资产等行为。

主要规则包括:

  1. 在欧盟司法管辖范围内,禁止使用任何身份不明的自托管加密钱包进行任何规模的加密货币支付。
  2. 加密货币公司应对1000欧元以上的交易开展尽职调查。

这项新规主要针对加密货币使用者及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VASP)。

从利弊角度来看,这项新规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与先前出台的MiCA法案和收集加密货币转账信息(TFR)规则相配合,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规制当前市场上以加密货币为载体的犯罪行为,同时为未来可能制定的加密资产税收政策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开盒令"直接消除了加密货币最核心的特征之一——匿名性,可能会动摇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新出台的反洗钱法不仅针对加密资产,还对其他可能被用于洗钱的工具和渠道进行了新一轮严控。例如,禁止在商业交易中使用超过3000欧元的不公开现金支付,10000欧元以上的现金支付则完全禁止。奢侈品行业相关销售主体必须对客户交易进行类似KYC的身份信息核查和留存。此外,职业足球等洗钱高风险领域也将受到密切监管。

欧盟最新加密资产"开盒令"带来的影响

作为世界主要的司法管辖区,欧盟的这项新规将对整个加密资产行业产生重要的监管示范效应,预计其他国家的监管规则也会参考这一立法。

从积极方面来看,"开盒令"并非禁止加密货币的存在或限制用户使用,而是要求在公开、受监管的环境下使用和投资加密货币。这种做法比一刀切禁止加密货币更为柔性,符合"堵不如疏"的监管理念。

然而,这种看似柔性的监管措施实际上也带有强硬性质。加密社区和Web3参与者之所以认可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资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独特的"技术信任"特征和自由支配资产的权利。"开盒"不仅会使加密资产失去匿名性,还可能限制使用者自由支配财产的权利,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传统中心化监管权力向加密资产社区蔓延。

事实上,欧盟以往以"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打击洗钱犯罪"为名的监管收紧政策往往未能获得大部分民众支持。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制止大规模、系统性的洗钱犯罪,反而不当限制了公民自由使用财产的权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开盒令"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一旦正式实施,可能难以在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秩序、社会秩序安全等多种法益中找到适当平衡。这可能会将欧盟本土的加密资产使用者推向其他不受监管的加密资产阵营,而VASP则将面临繁重的KYC义务和用户流失的双重困境。

欧盟最新加密资产"开盒令"的覆盖范围

目前,"开盒令"主要影响加密货币的交易,但不排除未来覆盖其他加密资产的可能性。

尽管欧盟监管机构内部曾就NFT、DeFi、GameFi等加密资产和Web3应用是否需要适用反洗钱法的一揽子规定进行过激烈讨论,但目前从立法上看,并未明确将除加密货币之外的其他加密资产纳入监管范围。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 除加密货币外的其他加密资产体量相对较小,尚未形成足够大的市场,成为洗钱、逃税等犯罪活动的主要工具。
  2. 欧盟在加密资产监管立法上保持审慎态度,不愿在其他加密资产和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大规模应用之前将其纳入严格监管。

因此,其他加密资产及各类应用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Web3从业者能否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自我驱动机制,与监管达成共识并形成合力。

结语

虽然"开盒令"公布后需要经过三年的窗口期才能正式实施,但这个窗口期仅用于合规整改。这意味着在欧盟司法管辖区内,已经无法使用自我托管钱包进行加密货币匿名支付。

对于"开盒令"的评价,业内存在不同看法。部分倾向于自由商业环境的专家认为,这一规定可能对欧盟自由竞争商业体系造成打击,甚至有侵犯基本公民权之嫌。

然而,在当前利用加密货币犯罪频发的背景下,"开盒令"的利弊应基于其后续实施的成果来评价。尽管欧盟目前对实施"开盒令"打击犯罪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缺乏充分论证,但作为全球首个尝试全面监管加密资产的地区,欧盟的勇气值得肯定。

未来,加密资产行业的发展将需要监管机构、行业参与者和用户共同努力,在保护创新、维护金融安全和保障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平衡。

DEFI3.02%
GAFI5.3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digital_archaeologistvip
· 07-25 13:14
又一个投票重要性大于隐私的故事
回复0
Token经济学人vip
· 07-25 13:14
实际上,这里的基本经济权衡是隐私与稳定性……其他条件不变,当然。
查看原文回复0
GweiTooHighvip
· 07-25 13:11
禁个der?走地下了呗
回复0
大饼单日线研究者vip
· 07-25 13:07
监管又想咋的 兄弟们顶住
回复0
0xSunnyDayvip
· 07-25 12:52
自由牛在哪里?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