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3.0 Beam Chain提案:零知识证明助力共识层革新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 3.0:Beam Chain 提案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展望

2024年的Devcon大会在曼谷圆满落幕,会议期间以太坊生态项目纷纷发布最新进展,引发全球Web3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Justin Drake提出的"以太坊3.0"Beam Chain提案尤为引人注目。

Beam Chain提案的核心理念是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来优化验证节点的计算和通信负担,从而降低成为验证者的门槛。这一改进有望吸引更多验证者加入网络,提升整体安全性和效率。同时,该提案还旨在解决Beacon链中遗留的技术债务,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量子计算威胁做好准备。

这一提案与Vitalik此前提出的The Verge路线图不谋而合。The Verge路线图中就包含了对以太坊共识层和执行层进行零知识证明改造的计划。Vitalik最近也坦承,共识层的改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在后续不断优化。

ETH 3.0 如何破局性能难题?一文揭秘背后的 ZK 技术突破与升级方案

Beam Chain提案主要聚焦于共识层的改造。具体而言,只需要将状态转换函数进行SNARK化即可,这正是零知识证明技术的优势所在。共识层的状态转换函数主要包括每时隙、每区块和每纪元三个部分,涉及共识算法执行、区块提议、执行层结果验证等多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坚持去中心化和多样性的原则,不会强制要求使用特定的零知识证明算法,而是允许提议者自主选择。

ETH 3.0 如何破局性能难题?一文揭秘背后的 ZK 技术突破与升级方案

实现Beam Chain构想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将目前需要几十甚至上百秒的证明时间缩短到秒级。Justin在今年9月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使用ASIC芯片加速的方案,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证明生成时间提升十倍以上,实现实时证明。

ETH 3.0 如何破局性能难题?一文揭秘背后的 ZK 技术突破与升级方案

一些技术团队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有团队利用GPU、FPGA和ASIC等硬件平台对多种零知识证明系统进行加速,部分核心算法达到了百倍以上的加速比。在人工智能与零知识证明结合方面,也有团队将大型语言模型的首个token生成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约18分钟。

ETH 3.0 如何破局性能难题?一文揭秘背后的 ZK 技术突破与升级方案

面对量子计算的潜在威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有团队基于OpenSSL开发了支持多个NIST标准后量子算法的密码库,并通过优化共识流程和内存读取,使得抗量子区块链的性能可以达到原链的50%左右。

这些技术突破已经在一些商业产品中得到应用。例如,某团队推出的软硬一体加速方案针对零知识证明常用算法进行了优化,显著提升了运算效率。

ETH 3.0 如何破局性能难题?一文揭秘背后的 ZK 技术突破与升级方案

长期以来,以太坊社区主要关注执行层的优化,如提高区块gas限制、发展二层网络等。而执行层的SNARK化已经通过二层网络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果。Beam Chain的提出开启了共识层SNARK化的新篇章,相信会激发社区对共识层改造的更多思考。

可以预见,随着共识层和执行层的SNARK化,以太坊的整体SNARK化蓝图将逐步完善,为其扩展性和去中心化带来巨大提升。Beam Chain提案的推进也意味着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虚拟机将在以太坊生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引入SNARK证明和后量子密码学,结合更低的质押门槛和更快的区块确认时间,Beam Chain有望为以太坊带来更强的去中心化和更高的性能。

ETH 3.0 如何破局性能难题?一文揭秘背后的 ZK 技术突破与升级方案

ETH3.06%
BEAM-0.8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反向指标哥vip
· 8小时前
好起来咯!V3
回复0
睡觉错过空投哥vip
· 9小时前
离谱 又在割韭菜了
回复0
BrokenYieldvip
· 9小时前
唔... 又一个“创新”,这可能会造成比解决更多的系统性风险
查看原文回复0
TerraNeverForgetvip
· 9小时前
量子计算威胁?慌得一批...
回复0
Lonely_Validatorvip
· 9小时前
出现啦,挺硬核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