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北京某短片平台 1.4 亿元奖励金贪腐案细节曝光:虚拟货币洗钱与「混币」手段揭秘
随着数位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腐败的手段也日益升级,呈现出更为隐蔽和复杂的特征。近日,中国媒体披露了一起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短片平台公司的特大贪腐案。该公司前员工冯某,利用职务之便与外部供应商内外勾结,透过预留奖励政策漏洞、泄露内部数据等手段,非法套取公司 1.4 亿元人民币奖励金。更令人震惊的是,涉案人员还透过注册空壳公司、虚拟货币洗钱,甚至利用「混币」手段来转移赃款,企图切断资金流向的追溯链条。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数位经济时代商业腐败的新样态,也为企业风险防治敲响了警钟。
内外勾结:1.4 亿元奖励金的「犯罪迷宫」
冯某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短片平台公司负责服务商的进驻审批、奖励政策制定及执行等工作。为了拓展业务、吸引流量,该公司经常推出各类鼓励服务商入驻和业者开展活动的补贴政策。此类政策由冯某设计,规则由他解释,执行过程也由他监督。冯某成了连接公司与外部供应商资金链的关键「阀门」。
在日益膨胀的欲望驱使下,冯某悄悄打开了一道通往深渊的「后门」。他与熟识的外部供应商唐某、杨某等人密谋,一个利用职权窃取公司资产的计划实施开来。在制定新的奖励金政策时,冯某先是故意「预留」漏洞,后将本应严格保密的内部营运数据,源源不断地泄露给唐某、杨某等人。有了内部资料这把「钥匙」,外部商家只需提交符合奖励条件的虚假申请资料,就能将他人的努力成果「嫁接」到自己名下。短短 1 年时间,透过这条隐密的「资金管道」,本应补贴给服务商和运营商的 1.4 亿元巨额奖励金,被冯某等人非法侵吞。
为了将这些不义之财「安全」套现并转移,杨某指使其下属王某等数人,在短时间内注册了多家「空壳公司」。这些公司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接收该短视讯平台公司所支付的「奖励金」。「奖励金」到帐后,会被迅速地层层转移,最后汇入杨某实际控制的隐密帐户。
虚拟货币洗钱与「混币」手段:高科技犯罪的挑战
1.4 亿元赃款到手,如何「安全」分赃并掩盖其非法来源?冯某指使唐某、杨某分别利用 8 个不同的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骗取的巨额资金分批兑换成比特币等虚拟货币。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为彻底切断资金流向的追溯链条,冯某团伙采用了更为隐密的「混币」手段,即透过技术手段混淆加密货币交易路径,以实现「隐私」保护。透过「混币」,冯某进一步将虚拟货币的来源、种类、流转链混淆。最终,部分被「洗白」的涉案资金,再次透过隐密管道兑换回人民币,流入冯某、唐某、杨等核心成员实际控制的个人或公司帐户。一条利用高科技手段、跨越国境的「洗钱链」就此完成闭环。
电子资料审查:侦破犯罪迷宫的关键
面对如此复杂的犯罪手法,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李涛依托电子数据审查室,迅速构建了资讯流、数据流、资金流「三流合一」证据体系,既互相印证了彼此证据的真实可信,又完整呈现了冯某所构建的「犯罪迷宫」,清晰还原了 1.4 亿元资金被侵吞、转移、清洗、分赃的过程。
正是在这样的铁证面前,冯某团伙不得不交出藏匿的 90 余枚比特币,让公司挽回了部分损失。最终,冯某等 7 人因犯职务侵占罪,被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不等,均并处相应罚金。目前判决已生效。
防范商业腐败风险:企业与监管的共同挑战
「『小官大贪』、虚拟货币洗钱、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是该案的 3 个显著特点。」在李涛看来,当下的商业腐败行为正不断「进化」,从之前的无意识犯罪「进化」到如今往往事先有预谋、事中有对抗、事后有「攻守同盟」,再到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完整侦查策略。
此外,有的公司往往因专注发展策略,让一些负责具体业务的管理者手中权力高度集中,审批链条过短,使得商业腐败风险不断扩大。「近 5 年,我们办理的商业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案件数量的上升与企业逐渐意识到反商业腐败重要性、加大内部反腐力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反商业腐败必要性和急迫性越来越大。」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鹏介绍,尤其是随着数位经济、平台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手段和营运环节因涉及引流推广、用户成长、数据分析、市场调查等多方面,成为网路产业商业贪腐犯罪的多发高发环节。在犯罪场景方面,电商领域「流量变现」「资料权益」逐渐成为商业腐败新场景。电商营运服务涉及平台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例如直播平台的推荐位设定、电商平台的店铺排名等,在商舖引入、资源投放、违规控评等方面存在权力寻租空间。
「这些商业腐败行为不仅扭曲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企业合法利益,还会让创新创造受到伤害。」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姜淑珍介绍,近年来,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方面对商业腐败犯罪依法严厉惩处,对办案中发现的漏罪漏犯及时追诉,对多渠道获取的法律监督线索精准研判;另一方面,创新探索了企业「双报案」工作机制,前置法律监督环节,向企业提供报案同时申请检察监督介入服务,也推出服务企业专属平台-「检启智远」小程序,做实务建议与追踪回访,积极与其他行政、司法机关建置多元主体治理体系。
警惕商业腐败的 5 种主要套路:
商业腐败,主要指企业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侵害企业利益行为。其犯罪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侵害财产类犯罪,一般涉及的罪名如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另一类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既包括商业贿赂类犯罪,也包括利用职务便利侵犯公司、企业利益的其他犯罪,涉及的罪名如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商业贪腐犯罪案件主要呈现以下 5 种套路:
1、利用虚增的交易环节实现「空手套白狼」: 行为人利用其承担洽谈业务、咨询合作、签署协议、确认交易价格等工作职责,未经公司授权,透过虚增中间环节,人为提高公司的采购成本或降低公司的销售利润。
2、虚报劳务支出、服务费用等「吃空饷」手段翻新: 随着劳务外包、劳务派遣等模式在用工领域越来越普遍,用工环节增多,审计相关支出费用存在困难,用工方、劳务派遣方等容易勾结串通,利用管理漏洞形成商业腐败风险点。
3、伪造「借款」「分红」等假象,企图为利益输送披上合法外衣: 犯罪人员故意将权钱交易与普通民事行为交织混同。有的打着民间借贷旗号,有的与投资、合作等商业行为混在一起,为利益输送披上市场化的「马甲」,将违法行为包装成「合法」行为。
4、权力寻租同时伴随技术资讯、资料侵权犯罪: 侵害商业机密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一般在核心技术职位或高阶管理职务任职,有接触公司核心技术资讯或经营资讯的职务便利,权力寻租的同时往往会侵犯公司的商业机密。
5、商业贪腐犯罪与涉税犯罪交织复合: 职务侵占犯罪中,犯罪人员一般采取虚构契约方式套取公司资金,后续将回流至其个人帐户的资金据为己有。商业贪腐犯罪时常伴随涉税违法犯罪。
北京某短片平台 1.4 亿元奖励金贪腐案的曝光,再次提醒我们,在数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腐败的风险也日益增加。特别是虚拟货币的应用,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洗钱管道。检察机关提醒,企业需加强风险防治,构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这不仅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更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数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