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User-a43bc48f
vip
币龄3年
最高VIP等级5
用户暂无简介
看到 @TheoriqAI 提出的“Agentic Economy”这个概念,感觉是真的想把 DeFi 底层做彻底改造。他们做的 Alpha Protocol,不只是给某类用户服务,而是想搭一整套多方协作的金融操作系统。
他们的切入点也挺聪明——现在项目发币之后,经常不知道怎么和 DeFi 结合,用 Alpha Protocol 就可以直接引入新型金融玩法,比如流动性策略、协议间的智能配合、甚至是多智能体之间的跨协议协作,等于是把“有币但不知道怎么玩”的项目引进一个完整生态。
对于那些做 DeFi 工具或者市场信号分析的项目,也有空间。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数据或模型接入 Theoriq 网络,提供信号、提高 agent 表现,同时还能变现。这种“边用边赚”的机制,会吸引不少专业服务商入场。
更关键的是,对于资金方来说,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体投资者,都可以用 Theoriq 的“swarm”系统来自动执行策略。特别在市场行情变动快的时候,全自动调仓、控制风险、抓机会,这种能力就很值钱。
最后,Theoriq 也没忘开发者。如果你能开发一个收益策略的 agent,不但可以上链运行、还可以通过表现获得收益激励。这种开放系统,搞不好会激发出一批新的智能体创业者。
整体看下来,Theoriq 这个体系像是要重构整个 DeFi 的逻辑。不是做一个协议,而是创造一套“智能体+协作+策略”的全链式生态。
DEFI6.81%
AGENT4.37%
BZZ0.06%
ARB1.94%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TheoriqAI 最近的进展节奏是真的快,主网已经在路上了,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 AlphaVaults 的上线。这一块其实就是把资金交给 AI agent 管理,而且是规模化地自动操作。
第一波接入,会和 Arrakis 合作,把 Uniswap v4 的支持集成进来,也算是正式开启 AlphaSwarm 的实战阶段。
从现在到 2025 年 Q3 主网上线,核心方向已经很清晰:SDK 放出、金库上线、收益策略集成,以及更多第三方 agent 的接入。每一步其实都在铺一条路,让资金管理这件事慢慢从“人做”变成“AI 自动跑”,而且更精准、更高效。
早期那种纯手动撸 DeFi 的玩法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更像是打基础。真正的终点应该是链上的 agent 自动做决策、自动调仓、自动复投,普通用户只需要设定目标,就能实现财富管理。
Theoriq 想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给这些“AI 管理资金”的未来打基础设施。他们不是等着趋势来了再跟风,而是直接上手把轨道铺出来。如果你对 agent 这个方向感兴趣,后面这波主网上线的进展值得重点盯住。
关键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单活动, 最近 @arbitrum @Aptos @0xPolygon @shoutdotfun $ENERGY 热度也很高
AGENT4.37%
UNI-1.36%
DEFI6.81%
ARB1.94%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Aptos 这波 RWA 做得是真有声有色,已经不只是“未来有潜力”了,而是实打实地把传统金融资产搬上链了。现在链上已经上线了十几种 RWA 产品,背后不光有 Web3 项目,也有像 BlackRock 和 Franklin Templeton 这种传统金融巨头直接参与。
PACT Protocol 是里头比较核心的项目,主打就是链上发债、发贷款那一套,现在链上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 3 亿美金了,最近又刚加了 8000 万。可以理解为把传统金融里的一整套贷款、打包、发证券的流程,都搬到了 Aptos 上。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你以为不可能和 crypto 有交集的机构,也真的来了。比如 BlackRock 发的 BUIDL 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链上基金,Franklin Templeton 的 BENJI 不仅规模大,而且直接用区块链来处理交易,这种根本就是打通了链下链上的数据流动。
另外像 Libre、Ondo 这种项目,也在补充更多细分的需求,比如稳定收益的美元资产、私募债、货币基金等。这些不是靠空投吸人,而是真有人想要用,背后代表的是一批合规的钱在往链上靠。
说到底,这不是哪家项目涨不涨的问题,而是 Aptos 在用一套更强的技术底座,把整个链上的金融资产生态做大。后面 RWA 的机会,可能不在叙事本身,而是谁能把这些资产打包成新的玩法,让传统的钱也愿意留下来。
关键是
APT1.9%
RWA5.91%
BENJI-1.17%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burnt_xion 最近在韩国财经电视上高调亮相,背后其实透露了一个更大的战略意图——全面进军 APAC 市场。
创始人 Burnt Banksy 明确讲了,这次不是简单地做市场推广,而是开启一场多月的 APAC 行动计划。从他在美股圈的活跃,到现在将重心转向亚洲,说明 XION 真的是想借亚太这片土壤,把“让加密消失”这个理念落地为现实。
其实也不难理解。APAC 早就是新技术的试验场,从三星、现代,到中国的基建和数字支付,这里的用户本身就更容易接受前沿科技。而在 Web3 领域,这里更是占了全球用户的三分之二,有些国家加密持有率高达四分之一。
XION 想把 Web3 做到“像 Web2 一样简单”,那一定要从用户习惯和文化出发。亚洲正好具备这种兼容性,既拥抱新科技,又追求实际应用价值,这和 XION 的理念很对路。
现在他们不仅想吸引用户,更要吸引品牌、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一起把生态做大。APAC 这场牌打得好,XION 不只是出海,而是有机会真正引爆全球 Web3 的下一波浪潮。
关键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单活动, 最近 @arbitrum @Aptos @0xPolygon @shoutdotfun $ENERGY 热度也很高
XION4.05%
ARB1.94%
APT1.9%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TheoriqAI 在 @KaitoAI 的 Capital Launchpad 上开启了社区轮,提前放出了 $THQ 的认购机会。这轮是 Pre-TGE 阶段,算是官方第一次面向用户放出代币通道,而且是 7500 万估值、TGE 全解锁,超募了40倍,热度直接拉满了!!!
这次筹划得很细,整个流程分成三步,先是“预留额度”,再是“优先认购”,最后还有“先到先得”。第一阶段你要先锁个定金,表明你想认多少;第二阶段官方会发邮件告诉你有没有拿到;第三阶段是拼手速,没抢到额度的用户可以去捡漏。
对大部分人来说,关键是这次参与门槛还不高,在 Base 链上用 USDC pledge 就行,操作也不复杂。这轮还附带了一个额外福利——只要参与了就能提前用上 AlphaSwarm 的 Beta 版本,也算是提前体验 Theoriq 的核心产品。
其实从 Theoriq 之前一系列布局来看,他们做 Agentic Economy 是有章法的,这次融资节奏也挺克制,没有漫天要价、也不锁仓,说明项目方还是希望社区真能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搞一波短期拉升。
如果你本来就对 AI+DeFi 这个方向感兴趣,现在这个社区轮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抢个资格,边体验 AlphaSwarm 边观察项目推进节奏,挺合适的。
关键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单活动, 最近 @arbitrum @Apto
USDC0.02%
DEFI6.81%
ARB1.94%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Mira_Network 想换个思路来破局——与其让AI自己说了算,不如搞一个系统,站在AI的“上层”,专门负责验证AI说的到底对不对。现在大家都在说AI有多牛,但真正能落地的场景其实很有限。
说到底,AI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靠谱”——它能写出看起来很有逻辑的内容,但你一细看,就发现里面经常掺着假的。这种问题在聊天机器人里还好,但一旦要应用到医疗、法律、金融这种高风险场景,就完全不行了。
AI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核心原因是,它在“准确率”和“稳定性”之间总是无法兼顾。你想让它输出得更稳定,就要把训练数据收得更干净,结果就容易引入偏见。反过来你想让它更贴近真实世界、覆盖更全面,就得放进很多冲突的信息,模型反而变得“说话不靠谱”,也就是容易幻觉。
这种方式有点像给AI装一个“事实审核员”。AI先输出内容,Mira再把这些内容拆解成一段段小的判断,然后交给多个独立模型来验证,看这些结论是不是靠谱。多个模型达成共识后,再通过链上节点生成一个验证报告,相当于打上“已查证”的标记。
这个方向很有意思,因为它不是去改AI的“脑子”,而是给AI配了一个“监督系统”。如果这个系统真的跑得顺,以后我们可能就能放心让AI去做更复杂、更高风险的事情,比如自动写合同、自动审代码,甚至独立决策。这才是真正的AI基础设施。
关键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单活动, 最近 @arbitrum @A
ARB1.94%
APT1.9%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arbitrum 最近不光搞性能优化,还在底层存储这块下了狠功夫,Erigon 就是个典型代表。以前跑全节点动不动就几个T的硬盘,普通人根本玩不起。现在 Erigon 把存储门槛直接干到了“人人可参与”的水平。
Erigon 最大的看点其实就是“极限压缩”。据说相比老牌客户端 Geth,它的存储效率提升了 25 倍,RPC 性能也翻了好几番。简单讲,数据还那么多,占的空间却小了好几倍。这对于想跑全节点但受限于成本的开发者、社区组织、小团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还有一点我挺认可的,Erigon 不是只追求便宜或者省资源,而是从根上把节点的运维难度拉低,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这不仅让 Arbitrum 更省钱,也更去中心化了,节点越多、分布越广,系统自然更抗打。
现在 Arbitrum 已经有 Nitro、Nethermind、Erigon 三个客户端了,这其实不是单纯的“多一个选项”,而是往真正多样化、抗风险的方向发展。一个系统要稳定,不能所有人都跑同一个客户端,那一出问题就是全军覆没。有了这些组合,Arbitrum 的底子真的厚了不少。
ARB1.94%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最近 @arbitrum 明确表了态:AI 在链上不只是能跑,而且能玩出很多花样。他们直接给了一份灵感清单,帮助开发者脑洞大开,从 NFT 到 DeFi,从交易到 DAO,全是能落地的方向。
比如,有团队已经在用 Rust 写合约,让 AI 自动生成艺术品;还有 Agent 能自己升级自己的代码,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打补丁。更进阶一点的,是搞交易策略的 Agent,不仅能下单,还能玩复杂交互,比如链上做市、Taker 交易,甚至跨链路由。你要是能做一个能完整执行 DeFi 套利流程的智能体,官方还说了会“加分”。
我个人特别感兴趣的是他们提到的“社区 Agent”和“协作 Agent”。一个能辅助 DAO 成员管理提案、增强社区活跃度的 Agent,其实是 Web3 很缺的基础设施。而协作型 Agent,比如能自己拆任务、分发给其他 Agent 完成,就更像 AI 里的多智能体系统了,链上执行更具想象空间。
整体看下来,Arbitrum 已经不满足只是一个低手续费的基础设施了,它更像是在用实际资源去吸引 AI 开发者,把这个生态做得更智能、更动态。下一波链上创新,可能就不是某个 DeFi 产品爆发了,而是一个 AI Agent 在链上搞出一整套智能流程。这个场景,现在看起来是真的开始成型了。
ARB1.94%
DEFI6.81%
AGENT4.37%
TAKER-4.22%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很多人提到 gTrade 只记得它原来是在 Polygon 起家,其实它早在 22 年底就已经到 @arbitrum 了,而且现在主力交易量和 TVL 几乎都集中在这边,说是主阵地一点也不夸张。
gTrade 选择 Arbitrum,不是简单部署个版本那么随便,而是真正把生态核心放在了这链上。不光是速度快、费用低、交易顺畅,后面还要做链间持仓合并,把其他链上的流动性都集中回来,继续以 Arbitrum 为中心发力。
这周赶上 Arbitrum 搞 Chain Reaction 活动,gTrade 也搞了个福利——所有 RWA 市场减免 30% 手续费,只在这周,像美股、外汇、大宗商品这些都覆盖了,感觉就是想把非 crypto 用户也拉进来试一波。
另外他们还会陆续上新一批 RWA 市场,比如高热度的股票、波动率指数,像 WTI 这种商品也在里面。如果你本来就在用 Arbitrum,这波根本不用跳出链,就能直接玩传统资产,而且交易体验也很顺。
现在来看,gTrade 已经不是单纯的 Perp DEX,而是想往“全市场一站式交易平台”这个方向走,Arbitrum 是他们落地的关键节点,值得留意他们后续怎么把这个局做大。
ARB1.94%
RWA5.91%
PERP2.92%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dYdX 发布了年度生态报告,看完感觉这个项目是真的在往“交易一切”的方向努力了,而且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努力,是真的有数据、有进展。
首先,今年DYDX持币人数翻了快三倍,从一万多涨到五万多,这说明愿意长期参与社区的人越来越多,不只是来撸空投的那种。这种用户结构的变化挺关键的,代表dYdX正在从一个“工具”慢慢变成一个真正的生态。
另外,全年交易量也涨了2700亿美金,总体快逼近1.5万亿的累积交易额了。虽然现在交易平台很多,但能长期稳定增长的其实不多,说明dYdX抓住了自己的一套节奏,不靠刺激、不靠作秀。
还有个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社区居然自己上架了150多个新市场,全是去中心化治理搞出来的。这就跟传统中心化交易所完全不同了,谁都可以提案、投票、上线,不用等官方点头。
总的来看,这份报告不只是回顾数据,更是一个信号:dYdX 已经从一个衍生品平台,走向了更开放、更去中心化、更用户驱动的未来。
关键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单活动, @arbitrum 上的项目热度也很高
DYDX2.03%
ARB1.94%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arbitrum 上链上隐私,基本都绕不开一个新项目:Fhenix。 把“加密计算”这事真正带进了 Web3。
我们都知道链上的交易公开透明,看起来很公平,但问题也不少,比如别人随时能看到你钱包里有啥、做了什么交易,这对一些需要隐私的场景非常不友好,像 DeFi 做仓位策略、企业数据处理、合规类产品这些,根本没法上链。
Fhenix 用的是 FHE 技术,简单说就是“数据在加密状态下也能直接计算”,不用先解密再处理。以前你要用加密数据,就得先暴露一会儿,但 FHE 让整个过程都在加密状态中完成,这对隐私要求高的应用是大突破。
他们先是搞了一个基于 Arbitrum Nitro 的 L2,但那时候还是比较封闭的方案。现在他们升级出了 coFHE 这个“加密协处理器”,只要在合约里加一行代码,就能让输入输出逻辑全程加密,而且只有数据所有者能解密结果。对开发者来说,这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直接用熟悉的 EVM 写就行。
Arbitrum 成为他们的主阵地也挺合理的,毕竟速度快、费用低,基础设施也成熟。现在这些加密计算的需求也不再只是概念,而是真正能落地的产品形态了。未来你在链上投 DeFi、跑 DAO、做业务,都可以保护自己的数据,不用担心隐私裸奔。Fhenix 就是打开这个通道的第一步。
ARB1.94%
DEFI6.81%
FHE14.64%
post-image
  • 赞赏
  • 1
  • 分享
虎琳vip:
嘈腻老木
  • 话题
    1/3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